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网络大众文化的商业化特征(2)

2015-12-07 01:03
导读:与2005年“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单一的网络红人相比,2006年的网络可谓精彩纷呈:Dodolook、嫦娥MM、丁贝莉、ayawawa、ACOSTA、网络小胖等等。但随着

  与2005年“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单一的网络红人相比,2006年的网络可谓精彩纷呈:Dodolook、嫦娥MM、丁贝莉、ayawawa、ACOSTA、网络小胖等等。但随着各路红人的“经纪化生存”,网络红人生产线渐露峥嵘。走红的方法不外乎是靠脸蛋、身材或者出位的言论,垃圾MM、内衣MM、公交MM、幼教MM、丁贝莉、别针MM等MM们都是凭借着靓丽的外表接二连三的推出,就像批量生产的化制成品。
  另外,网络因其创作主体的大众取向和工业化操作程式,具有显著的大众文化倾向。它们缺乏80年代作品的凝重、宏大,更多的是游戏、叛逆、轻松、随意和幽默,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些作品看起来很有阵势, 如《告别薇安》,在一部分网络读者中影响很大,但如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些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题材的单一和重复。 因此与其说网络文学是文学,不如说是大众文化,是大众文化在网络上的文字化。
  
  三、造星
  网络文化与文化消费主义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大发展造就了一个全民互动娱乐的大时代,同时也让这个虚拟世界变成了全新的造星舞台。近两年,网络上的“造星”运动可谓风起云涌:竹影青瞳、流氓燕 、“芙蓉姐姐”、现在正在走红的“内衣哥哥”、二月丫头、网络小胖。网络明星一个接一个地在网民或网游玩家的鼠标和显示器之间诞生。
  网络时代的今天,一切的美与丑在化的氛围中被炒作着,一部分成了名人,而大部分呢,则是最普通的人。下面以“天仙妹妹”为例谈谈网络名人的走红。
  二OO五年一位被网友们称为“天仙妹妹”的羌族少女尔玛依娜,迅速地在网上走红,其人气甚至超过了喧嚣一时的“芙蓉姐姐”。与众多网络红人不同的是,这位“天仙妹妹”既不搞笑,也不装怪,红得连自己都莫名其妙,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网上明星——“天仙妹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天仙妹妹”的走红缘起于一位网名为“浪迹天涯何处家”(本名杨军)的男子,在前往阿坝的一次旅行中发现了“天仙妹妹”的美,把她的照片贴到TOM汽车论坛上,并且给她起了个名字——“天仙妹妹”。没想到“跟帖者”甚多,网上反响非常热烈,无意中改变了尔玛依娜的生活轨迹。后来“浪迹天涯何处家”成为“天仙妹妹”的经纪人,在“天仙妹妹”的走红中起到网络推手的作用。“天仙妹妹”的包装、几乎以浪兄一人之力完成,他实际上就是网络与现实事件的一个媒介,一个牵线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网络中,只要你有空,你就去娱乐,而且可以去互动地参与打造明星。以这样的文化娱乐背景衬托,“ 妹妹”们在大众娱乐和娱乐大众的互动过程中诞生和走红,也显得不足为奇了。网络媒介中的造梦是集编、导、演为一体的。好莱坞虽素有“梦工厂”的美名,然而,与网络媒介相比,仍不免相形见绌。“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红楼弟弟”、“辣妹”……这些XDJM们的成名从来都不是神话。在这里,网络媒介的造梦工作由任何一个有独立“网民”的心智足以承担,他唯一需要的设备仅仅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而已。这对所有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不容忽视的是,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生活的伴生物, 由于其视野上的宽容性和运作上的灵活性, 必将具有宽广的生长空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化,大众文化联系社会与个体的纽带作用将愈来愈强, 以至于精英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成也不得不借助于大众文化的运作方式, 而得以在当代社会大背景下一展身手。
  网络文化对大众文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人文社会景观有提升和降位的双重可能性,这种变化可以使文化的精英立场丧失部分空间,但也可以使真正的学术思想获得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 潘知常、林玮著.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2] 昆德拉.小说的智慧 [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 道格拉斯·凯尔纳 波德里亚:一个新的麦克卢汉(OB-EL)李卫华译 网站 http://www.culstudies.com
  [5] 本雅明. 复制时代的作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6] 扈海鹂著.解读大众文化——在的视野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上一篇:樱花文化浅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