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契约结构分析(1)(2)
2016-04-30 01:04
导读:二、契约结构分析 (一)以孙悟空角色的转换为依据分小说为两部分:第1~第7回为第一部分(这里的孙悟空既是自己的立约者,又是神佛一方契约的违约者);
二、契约结构分析
(一)以孙悟空角色的转换为依据分小说为两部分:第1~第7回为第一部分(这里的孙悟空既是自己的立约者,又是神佛一方契约的违约者);第8~第100回为第二部分(这里的孙悟空是一个彻底的服从于神佛一方的签约者)。
第一部分表层话语结构简缩如下:(1)石猴出世,水帘洞称王,灵台山学道;(2)龙宫借宝、地府除名,龙王、地藏王到玉帝处表告孙悟空,太白金星招安、官封弼马温;(3)自封齐天大圣,一战天兵天将;(4)官封齐天大圣,大闹蟠桃会,二战天兵天将被擒,逃出后又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第一个故事系列中称王之后的石猴忧虑:虽不归人王法律约束,但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岂不枉生世界中。人有生死,这可理解为一个契约,立约者可理解为自然或天命,石猴却不愿遵守这一契约(因小说中的神佛却都可以长生),也不像其余众猴俱以无常为忧,而是想去学一个不老长生法,以躲过阎王管辖。这里可以认为是猴王自立一个新契约,他自己即为立约者同时也是签约者,要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去改变自己认为不好的处境。这一新契约的建立和履行引出第二个系列:猴王在学得本领后再也不愿受约束,到龙宫借宝、借盔甲,然后不服阎王管束,打死勾命阴差,在生死簿上销了名号,从而初步实现了自己的契约。这里他的得宝物、不受生死约束可认为是他履行自己新契约的初步报偿。但他在建立一新契约的同时也打破了一个旧契约——下界众生要受上界诸仙所立规矩的约束,这一旧契约的背后也有它的维护者,这就是龙王和地藏王要求给他们主持正义的玉帝为代表的众神、佛。龙王、地藏王到玉帝处表告孙悟空,提到他的最大罪名是乱了等级秩序。于是有玉帝招安。这里招安是假,立契约让孙悟空遵守以维护等级制度是真。而孙悟空不知官衔大小,不较俸禄高低,便欣然接受,欢欢喜喜去上任,并做得尽职尽责。这也应了金星前言: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后孙悟空知道他的官职却是最低,是个不入流,便打出天门去,这里仍可以认为他是在履行自己的契约(他之所以做弼马温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不愿受约束,要凭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里孙悟空并没有退缩,并且回到花果山后自封为齐天大圣。在第三个故事系列中他在继续履行自己的契约。而玉帝这一方却不容孙悟空随便撕毁旧契约,不认真做他的弼马温。玉帝派天兵天将去强迫孙悟空回到自己这一方的旧契约:你要听命于我,要归顺天廷。天兵天将战不能胜,还是金星去招安,实际上与上次官封弼马温一样,有官无禄,受人之封,做了齐天大圣,表面上看是自己的契约得以完成,实际上仍是多受约束,乃是玉帝这一方的旧契约得胜。在这一情节中,双方的契约都在继续,在下一系列中的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却不能受请去参加蟠桃会,并不能逍遥自在,这仍是玉帝一方的旧契约在起作用(孙悟空在这时还没有真正进入玉帝一方)。后为赴蟠桃会骗了赤脚大仙,变成他的模样,用瞌睡虫弄倒众仙官偷饮仙酒,却自己说不好不好;偷吃了老君金丹后更是吓得自己说唯恐性命不保,不如下界为王。逃出天门。虽然他还是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在这里也渐渐有了退缩之意。其原因之一应是玉帝这一方对他的影响在逐渐起作用,他已开始接受对方契约中的一些要求(要服从,不可乱了等级秩序),故这一次孙悟空不是打出南天门,而是使隐身法逃出了西天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虽然孙悟空在这里的骗、偷即所谓的大闹天宫,实则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偷小摸而已,玉帝知晓后却是大惊、大恼,因为妖猴欺上,故命四大天王与天兵天将去捉拿,不胜,无功。最后调二郎神去助战,又借老君用金钢套着猴王头上一下才得以拿住。至此,孙悟空自己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契约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虽然没有被杀,从老君炉里逃出并最终被如来降伏。如来之所以来捉猴王也是因为玉帝传旨,如来奉旨救驾。这里的所有神佛都是在帮玉帝维护上天的秩序,勿叫乱了等级。结果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饥食铁丸。这就是孙悟空自己为自己立一契约并一直努力履行这一契约在最后带给他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