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族,在快乐和颓废之间独舞——一个亚文化(4)
2016-07-23 01:02
导读: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丧失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丧失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处于一种所谓的“规范真空”状态,也就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此时,传统的价值评判体系不断受到新生的价值评判的挑战,社会价值评判由一元变为多元,各种价值评判相互矛盾与冲突,处于混乱、“失范”的状态,致使其社会约束力减弱,个人缺乏行动的指南,容易导致行为越轨。同时社会转型削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等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和行为导向作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和混乱的局面。原有的道德约束力有所减弱,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在形成,新的道德约束力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发生效用。因而难免导致人们心态浮躁,引发社会的不安定。网络自拍行为的盛行特别是裸体自拍的泛滥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失范”状态。正如一名网友D君留言说,“开始因为好奇,觉得流行就拍了,感觉就和拍写真一样,是留下一种美,既然是美,放到网上大家欣赏有什么不可以?”对于让陌生人看到她的身体,她说,她把这理解成一种个性,一种胆色。当被问到如果被亲朋好友特别是男友或丈夫看到怎么办时?她说:“他们应该尊重我的意思。”另有一个
研究生E君说:“自拍不是一个暧昧的字眼,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暴露型、激情型的自拍,也只是其中的一类而已。”这都显示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的局面。
网络自拍特别是裸体自拍现象体现在道德层面上的“失范”状态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辨别能力较差,极容易使他们沉溺其中,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增强社会控制力,净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于有效地防范其越轨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排名
(三)、文化传递理论的解释
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社会学家克利福特·肖和亨利·麦凯研究发现,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群体或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而存在,它就很可能被传播给新来者和年轻人。但是,为什么在同一社会环境下有些人选择了越轨,而另一些人却选择了遵从呢?埃德文·萨瑟兰指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的双重影响,人们采取哪种行为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与他人接触的强度;发生接触时的年龄;与越轨行为者接触和与遵从者接触的比率。他认为,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接触的次数越多、越频繁,且接触时的年龄越小,当事人变成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文化传递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人们注意到越轨行为是学而知之的这一事实。这一理论是重要特征是把探讨越轨行为原因的注意力放在越轨者与什么人交往,以及交往的频率、时间、强度等变数上。
文化传递理论对于研究亚文化群体、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行为的影响,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网络自拍族这个亚文化群体来说,自己拍拍自己,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自我心像的强化的过程。就像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样非常满意的作品一样,在观赏过程中就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在内心的强化。自拍的心理基础,简单地说,不过就是爱现想秀,吸引他人的注意。一般而言,从事表演工作的人或者名人,有较多的机会可以公开大方的展示自己,不论是身材、外貌、思想或观念;但是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大家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然而人们都有被他人注意、肯定与欣赏的渴望,在网际网络的出现及数字相机的普及之下,这种受人注目的渴望很容易实现,况且数字相片可以轻易修改,网络的化名匿名也给人有安全感,而且轻轻一个按键就可以把自己的自信与人分享,因此自拍在网络世界变成一种风潮,自拍形成一种自我认同的展现。而对于浏览者来说,由于每个人都有本能的窥视欲,使这些自拍照片在网上大有市场,反过来又大大刺激了这些自拍者兴奋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接着,为得到更多的关注,自拍者又会和其他人的进行比较,这样的几重刺激就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此。就像前面案例中B君说的:“(照片)发出去以后,我的点击率快速飙升,第一天的点击数就达到了13000多次。”而这“实在是一个愉快、兴奋而又惊慌的过程”。这正是验证了文化传递理论的解释,网络自拍族群体的不断壮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心理认同感和满足感在网民中间互相传递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