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哈伊(2)
2017-08-04 05:08
导读:巴赫金以人们对小说和诗歌的这种划分以及两者的社会功能开始论述,目的在于对文体家的诗歌优越论进行反思。他说,修辞——使用语言说服别人的艺术
巴赫金以人们对小说和诗歌的这种划分以及两者的社会功能开始论述,目的在于对文体家的诗歌优越论进行反思。他说,修辞——使用语言说服别人的艺术——在西方文化中其地位总是低于诗歌,因为修辞有其社会目的:它有所作为。而诗歌,经常被当作一个独立的审美王国。在巴赫金看来,诗歌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而散体文则是厨房的炊具。
巴赫金说,小说的有所作为,使它具有积极的性质。首先,它是一种使用语言的社会和历史的特殊形式。巴赫金指出,小说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刻都比诗歌与其他共存的修辞形式——报刊的、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语言有更多的共同之处。事实上,小说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刻都更多地指向修辞的社会、历史形式而不是指向某些特定的艺术、美学观念,而诗歌首先关注的是美学观念,其次才注意社会存在的其他方面。
巴赫金指出(第666页),关于语言的理论总是假定一个单一的说话者,一个与自己的语言有着无须中介的联系的说话者。这个说话者(类似于德里达的“工程师”概念)认为“我的话语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我的话语只由我支配。”巴赫金说,这种语言观念只涉及到两个因素:语言作为一个系统,以及使用语言的个体。巴赫金认为这两个因素只能产生独白型语言——来自单一主体的语言。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