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1)(2)
2017-08-18 04:38
导读: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
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由于其满足了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本质规定”[5],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及现实的可行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以人为本,鼓励游客参与
以前的民族文化旅游,各旅游地只是通过舞台表演等形式单纯地展示其文化,游客只能像一般观光旅游那样简单地浏览。现在则要求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以便于游客自由活动和参与,让游客真正体验与目的地居民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亲身感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韵味,让游客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成更加丰润的形式传播于世人,传承于后人,不仅起到一种宣传效果,更有利于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利用。
2.以文化为本,突出民族化与地方化
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突出旅游资源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也就是要突出其特色。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则其作为旅游资源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或不同地区的同一少数民族之间,他们的文化表现形式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在开发中只有注重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突出自己的独特性,因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灵魂之所在。从经济的角度看,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只有特色鲜明,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发展当地旅游业,以期实现经济效益。我们既不能盲目扩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规模而片面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为了片面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而抑制旅游业的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文化的传承性和环境的承载力,避免造成旅游地吸引力降低等负面影响;必须遵循经济、社会、环境三方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社会的总体发展,落后的经济、封闭的环境却成了这些民族地区保护其民族文化原生性的第一道屏障。但在发展经济的要求和驱动下,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也使少数民族文化前所未有地受到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旅游开发不仅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加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尊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人们修缮了当地的民居和一些历史建筑;穿起了搁置已久的民族
服装;开始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开始频繁的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开始对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加以抢救性保护等等,不仅复兴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使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获得新生。同时,通过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使本民族文化得到发展。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冀启明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隆回花瑶丧俗及文化功能探析
斯图亚特·霍尔论大众文化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