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弘扬徽派建筑文化
传统徽派建筑文化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地域背景和人文环境,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今天的城市建设有现代的要求,不可能简单的将传统的徽派建筑拿到今天的城市建设中照搬使用。
1、低层与多高层建筑形式问题。传统的徽派建筑一般在3层以下,村落制高点一般是非居住功能的公共建筑,建筑物也不会显得十分突兀。现代城市集约化使用土地,建筑物层数一般在5层以上,大型公建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层数更高,与传统的低层建筑差别大,不能用简单加马头墙的办法处理。
2、徽派建筑小体量与现代建筑大体量的问题。传统建筑以民居为主,体量较小,现代建筑一般体量较大,传统建筑特色很难照搬使用到现代的大体量建筑物上。
3、传统建筑淡雅的色彩与现代求新﹑求异色调之间的问题。传统建筑色彩以粉墙黛瓦为主,色彩淡雅,现在一些项目业主往往要强调个性,求异,大面积玻璃幕墙,大红,大蓝建筑物色彩是一项很重要的构景要素,反差很大。
积极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点
1、吸取传统徽派建筑文化最本质的元素。黄山市地理条件独特,城市建设依山滂水,城市规划建设要求显山露水,体现山水城市特色,将城市融汇于山水之间。适当调配建筑高度,在山体周围与濒水地区控制一定数量的绿色视线走廊,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将高层建筑在适当的地方集中建设,统领城市景观,使建筑与山水相互呼应。
2、营造传统徽派建筑文化的氛围。每一栋建筑都传达出自身的信息和个性,一系列建筑群体相互映衬,能构筑一种特定的氛围。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包含建筑本身,树、井、漏窗、亭台、廊柱、街道等都是徽文化氛围的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要求适当扩大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建筑物占领的过渡空间、向公众开放的外部空间进行统一设计,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中庭院空间的处理手法。
3、高层建筑中的处理手法。规划对高层建筑的选址进行控制,一般应选址在宽广的道路两旁和道路交叉口四周,并适当后退道路红线,利用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主楼的进退部分作为徽派特色的体现平台,灵活搭配坡屋顶和马头墙符号,在建筑物的主入口和近人部位采用“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使人感受到徽派建筑的氛围。
4、大体量建筑的“小化”。现代建筑一般体量较大,有较长的连续性墙面,可通过线条分割、墙面凸凹等多做方法化大为“小”。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则容易造成墙面分割的琐碎,达不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5、营造多层次墙面的传统特征。传统建筑外观丰富、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现代建筑也可体现阶梯式布置、群房一体的传统特征,如在横向上,处理好墙角处的过渡;纵向上,做适当的进退,都可丰富墙面的景观。
6、马头墙符号的应用。马头墙符号的应用是现代建筑体现徽派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少现代建筑为体现传统特色,往往将传统建筑的局部特征符号照搬到现代建筑中,结果常常是与现代的审美理念向悖,反而引起观者的反感。应该延续传统建筑特征符号的尺度比例,抽象变通地运用,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的模仿。
7、斜坡屋顶的运用。传统徽派建筑的坡屋顶运用很灵活,不拘朝向和大小,并且层次感极强。规划要求,住宅一律使用坡屋顶,多高层公共建筑尽量使用现代建筑技术及材料,采用与坡屋顶相协调的变形处理,使天际线变化和谐。
8、城市色彩的控制。黄山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性风景与文化旅游城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蓬勃的朝气。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坚持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构筑成的城市的主色调,城市色彩力求统一、清新、明快。
9、城镇环境风貌控制。城镇通往景区的交通干道两側建筑,要求体现徽派建筑特征,采用坡屋顶形式,以白墙、灰瓦为主色调,严禁使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装饰,以形成与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具有传统徽派建筑特色的城镇风貌。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