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1)程力学毕业论文网(2)
2013-10-25 01:03
导读:四、综合治理盐渍化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
四、综合治理盐渍化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2.5~3m。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3)
化学改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畅通。
(5)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伊拉克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6)利用咸水灌溉。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7)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五、盐渍土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一) 利用新技术
利用
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土壤中的水盐运移规律己有20多年的历史。在其初始阶段,只是对一些简化了的现象作些定量的研究,近些年来则已经能够对较复杂的现象进行描述。有些已能
应用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探寻新的改良方法
自从苏联土壤学家于30年代提出治理盐渍土的排水观点以来,多数国家都围绕着排水措施进行盐渍土防治的研究,在一些地区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某些条件下,采用排水措施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例如,排水出路问题;排水设施的管理问题;特别是明沟排水的塌被问题以及排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因此探寻新的改良方法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三) 与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研究密切线合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往往与区域性的河流治理和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及农业布局有关。因此采用任何一种防治措施都必须同时考虑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国处于干早和半干早气候带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土壤盐渍化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并继续组织大批科技力量进行盐渍土调查和盐渍土发生演变相防治措施的研究。特别是50年代末,由于大面积发展灌溉而引起的次生盐演化的出现,更引起国家的重视,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在综合防治土壤盐演化,土壤水盐动态和次生盐碱化预报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们应该继续不断的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把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万洪富.灌溉水的碱害指标及其与土壤碱化的关系.土壤学进展,1990
[2]、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编中国盐渍土分类分级文集.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陈思凤等。我国盐碱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土壤通报,1979
[4]、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中国盐渍土分类分组文集.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贾恢先:内陆盐渍化生物防治研究甘肃农业
2002年第9期(总第194期)
[6]、允文瑞、赵其国 关于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趋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7]、作者:苏拉维林等 译者:蔡国栋盐渍化土壤改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良
青海大学科枝译丛 1991年 1—2期
[8]、方生.黄河下游发展灌溉预防治土壤盐渍化.土壤,1959,(1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