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洪水河灌区水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程力(2)

2013-12-03 01:18
导读:三、灌区水权面积的形成 洪水河灌区实行“四改一建”配水制后,各村、组上报的各渠系当年的水地播种面积成为分配水量的主要依据。灌区管理单位和
 三、灌区水权面积的形成
  洪水河灌区实行“四改一建”配水制后,各村、组上报的各渠系当年的水地播种面积成为分配水量的主要依据。灌区管理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后认为,按水地播种面积公平配水的做法符合灌区用水实际,可以充分满足灌区群众均衡受益的愿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水地面积不实,不便核定和用水不公等问题;上报的水地面积每年波动幅度较大,给配水计划的制定、执行造成了一定困难;没有调蓄工程、渠系简陋且不配套、田块过大,水的利用程度很低,灌区面临非常艰巨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为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提供条件,充分体现灌区受益群众“公平用水、均衡受益、合理负担”的要求,民乐县委要求各乡、村和灌溉受益单位在实地丈量的基础上,如实向水利部门与水管单位上报其灌溉面积,并明确规定:将各乡、村组上报的灌溉面积作为今后分配灌溉用水和承担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任务的依据。之后,县水电局和灌区管理单位对各乡、村等用水单位上报的灌溉面积进行反复核实后予以确认,作为“判定配水面积(即初始水权面积)”相对固定了下来,形成了灌区最初的水权面积。1966年,灌区确定的总判定配水面积为136484亩。
  灌区判定配水面积与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没有数量关系,判定配水面积只反映拥有者的水权和义务的大小。由于历史的原因,判定配水面积仍以亩为单位计算。
  “判定配水面积”是灌区实行“四改一建”用水制度改革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依据地方政策,首次对灌区各用水单位用水权的公开确认,类似于清康熙元年和光绪三年所规定的浇水时辰,带有某种法定意义,除按照地方政府以后制定的新的政策进行增减外,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自此之后,灌区管理单位严格按照各用水单位(户)的判定配水面积进行灌溉用水的分配和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分摊。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配水管理上,灌区管理单位每年根据当年本轮灌水河源产水情况首先预测分析来水量,按照既定的灌水定额和判定配水面积推算标准配水量,再根据来水量与标准配水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灌区委员会(灌区民主管水组织,即灌区最高权力机构)确定适当的配水比例,即可配水面积占判定配水面积的比例,进而确定向各乡、村、单位和用户的计划配水量。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分摊时,灌区管理单位也是根据各乡、村、单位的判定配水面积的大小分摊积压自应完成的建设任务。这样,将判定配水面积作为分配水量、分摊建设任务的最重要的、惟一的依据(特殊情况下的政策性调水除外),做到了“公平受益、合理负担”和“谁受益、谁负担”,有效地减少了用水争议,维护了良好的灌水秩序,加快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步代,在灌区运行管理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初始水权的分配完全体现了与灌溉相关的公平用水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判定配水面积最初属各乡、村集体所有。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灌区判定配水面积逐步向生产小组,进而向各农户分解落实,目前已无一例外地确定到了每个拥有承包地的农户。判定配水面积由村落实到组,再由组落实到户是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后,村、组、户的自发行为。例如,某农户的判定配水面积为5亩,某轮灌水的配水比例为60%,斗口配水定额为78m3/亩,则该农户无论其水地有多少,本轮灌水斗分配水量为234m3。
  四、灌区水权面积的演变
  洪水河灌区的判定配水面积最初是在1996年形成的。随着灌区的不断扩大,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以及田间配套建设的推进,灌区判定配水面积根据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逐步进行了一些政策性的增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68年,灌区修建益民东干渠增加判定配水面积950亩,灌区总判定配水面积在年末达到137434亩。1973年,灌区修建双树寺水库工程增加判定配水面积12000亩,根据在水库建设中投入工日的多少,由各受益乡获取。年末总判定配水面积达到149134亩。
  从1988年起,民乐县对平田整地实行“六条优惠政策和四条奖罚办法”,其中一项是:对完成当年新平条田计划任务的,每亩新平条田增加判定配水面积0.25亩,对完不成任务的,每亩扣罚判定配水面积0.5亩(1995年起改为1亩)。这条认为是“含金量”最高、最能促进平田整地工作的措施,使判定配水面积净增15810亩。
  经过数次调整,到2001年末实有判定配水面积181139亩,比初始核定的面积增加了44655亩。
  判定配水面积形成以后,除上述增减变化外,乡、村、单位及农户之间也有相互转让、买卖的现象。水权面积的交易在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后通过灌区管理单位进行,在判定面积过户的同时,用水权力和所承担的相应义务也一并过户。
  五、灌区水权制度改革新的探索
  根据近年来提出的现代水权与水市场理论,洪水河灌区于200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水权制度改革。一是统一水的管理权,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二是建立了灌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体系,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在详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民乐县洪水河灌区水资源总量配置方案》,就灌区多年平均、50%和75%保证率下的可供水资源量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根据灌区用水现状和未来节水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各行业、各类型用水定额,建立了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在全灌区水价现已达到成本价的基础上再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三是进一步明晰水权,把水权层层分解细化到户,赋予各用水户对水资源的合法使用权和处置权。四是建立了水权交易规则,正确引导水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五是广泛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进参与式、民主化管理。六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确保用水质量。目前,已制订出比较完整的工作方案和配套的各项制度,灌区水权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建立我国水权与水市场制度的思考(1)程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