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深井节灌技术在水土保持造林试点区的具体应用
我县光山秃坡面积大,现存50万亩,政府和当地群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年年栽树不见树,秃山依旧。究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在造林区的水源建设,为造林而造林,一遇旱象,幼树自然不能成活,不但树没了,而且在造林过程中的整地行为破坏了地表,治理水土流失的行为反而变成了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位于尖山七里村的试点区由四个起伏较低的小山丘组成,面积约560亩,造林前是荒山秃岭,林业部门曾在此植过树,农业部门也在此搞过开发,但终因缺水而失败。我们借前车之鉴,在该水土保持造林工程中应用了深井节灌技术结合鱼鳞坑整地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旱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深井的成井技术基本与前节相同,只是在无地下水的部位,将井改成了水窖,即将井筒壁井底封闭,防止渗漏。对井水的利用一般用人工挑灌,离电源近的地方采用了喷灌技术,对水的利用率在0.9左右。试点区的树种选择了耐干旱瘠薄,灌水周期长,根系发达,水保功能好的栀子,栽植株行距为1.0m×1.5m,造林密度为450株/亩。干旱期每株树的灌水定额约8kg,每口井的水量能浇灌3.8亩林地,试点区150口井(窖)较彻底地解决了林地干旱问题,目前栀子成活率高达91%。
四、在试点区的效益
深井节灌技术在两个试点区的,效益明显。
1、灌溉作用好。由于兼蓄了地下水、地表水,不存在水井缺水状况,当降雨时,地表水可以蓄积到井内,部份逐渐补给入渗到地下,无雨干旱时,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灌溉水基本能得到保障。据调查,试点区得到灌溉的农田,蔬菜增产了40%,其它粮经作物增产了27%,水土保持造林成活率达到91%以上。
2、节水效果好。喷灌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水技术,对水的利用率可达0.95,比普通的漫灌、畦灌、沟灌要节水50%以上。对于旱区的灌溉只能适用节灌技术和实施综合节水农业措施,不仅因灌溉水量十分有限,而且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的趋势。
3、水土保持作用显著。由于利用了一些水保措施,理顺了局部水系,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尤其提高了水土保持造林的成活率,拦截水土的效果明显,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
五、深井喷灌技术在我县的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1、我县在解决旱片死角的灌溉问题上,曾建了不少微水池,深井与微水池相比,有许多优点:一是占地面积小。一个微水池一般占地75m2,深井占地仅4m2;二是投资省。微水池投资在7000元/口左右,而深井投资仅1200元左右;三是深井不易渗漏、不易蒸发,蓄得住水,而微水池很容易发生渗漏,蒸发量大,而且仅蓄地表水,可靠性小;四是易操作。建一个微水池土石方量在350~400m3左右,而打一口深井土石方量仅50m3左右;建一个微水池需工日460个,打一口井仅需工日70个。打井3—5人即可操作,建池则需10人以上;五是选址容易。深井容积小,兼蓄地下水和地表水,对集雨面积的大小要求低,容易普及,对解决一些地形地势不利的旱片死角更容易;六是管理方便。深井由于容积小,灌面小,一般归1户或2户人所有,管理责任明确。
2、我县积累了打人畜饮水井的经验,有打井建池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推广深井节灌技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技术保障。
3、如前文所述,针对平昌的干旱特点和水文地质特征,深井节灌技术在我县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