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转变观念调整流域洪水管理思路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本解决途径在于建立节水型社会和实施跨流域调水,最大限度利用当地洪水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必须统筹规划、加快治理、科学调度、蓄泄兼筹,一方面增加洪水调蓄能力,削减洪峰;一方面将洪水转化为可控利用的资源。应进一步完善流域洪水管理工程体系,强化流域洪水管理非工程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流域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对洪水更高程度的预测、控制和利用,进一步提高水库调蓄能力,逐步建成兼顾流域生态坏境、洪水资源利用、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流域洪水管理体系。
1,建设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防洪工程体系是有效防范洪水威胁的基础。针对海河流域防洪标准不高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必须加快对现有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对河道堤防险工险段进行治理,对河口进行清淤疏浚,加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努力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形成上调、中蓄、适时适量地泄的蓄泄兼筹的防洪、用水工程体系,为有效地管理洪水创造基本条件。
2,加强科学研究,优化水库调度方案
海河流域的水库大多是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其汛限水位和调度原则也都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确定的,几十年的运用表明,汛前弃水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洪水预测、预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水库汛限水位增强调蓄能力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上游水库的调蓄,实现洪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有可能的。据有关部门通过对岳城和潘家口两座水库调度的研究论证表明:实施预报调度,如果岳城水库汛限水位由132m提高到136.5~139m,保证率在78%~80%的年份,可增加供水量1~1.8亿m3;潘家口水库汛限水位提高2~5m,可增加兴利库容1.8~3.5亿m3。照此推算,全流域山区31座大型水库平均每年可增加供水能力13~26亿m3。
3,建立防洪与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兼顾的体系
海河流域多年来未来大水,干旱严重,许多河道已经成为季节河道,洼淀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干淀,造成了生态功能的失调。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在保证防洪不出问题的前提下,适当建设河道梯级闸坝,用以拦蓄汛期洪水,恢复其生态功能,造福于沿岸人民。对于蓄滞洪区和洼淀要制定保护规划,适时适量地分泄洪水。做到防洪与水资源利用兼顾,上下游兼顾,本流域水源与外流域水源兼顾,防洪与生态恢复兼顾。
4,建设全流域性的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
及时准确地对上游降雨情况做出预测预报是科学管理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快流域信息化建设,建立全流域性的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要以数字海河流域建设为契机,加快全流域性的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体系、信息传输体系、决策支持体系,完善洪水调度预案体系。在发生洪水时,可以迅速的采集和传输雨情、工情、灾情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预报,决策部门可以根据预案进行有效的调度和防汛抢险指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洪水资源和减小灾害损失。
总之,洪水管理是一项关系到海河流域人民切身利益的战略问题,必须建成一个完善的洪水管理战略体系,在免除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加强对洪水的利用。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海河流域堤防工程、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等各项工程措施和信息化非工程措施得到较大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做到能有效抗御和减少洪水灾害,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志民.面向2l世纪的海河水利.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