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流的综合整治管理策略程力学毕业论文(2)
2014-09-22 01:05
导读:2.3加强疏拓河道,提高河网调蓄功能 通过拓宽、疏浚河道来提高河道行洪、蓄水、航运能力,并发挥改善水质、美化水环境等河流综合生态功能,已成为
2.3加强疏拓河道,提高河网调蓄功能
通过拓宽、疏浚河道来提高河道行洪、蓄水、航运能力,并发挥改善水质、美化水环境等河流综合生态功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河道整治的常用工程措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采用疏浚河床或设立河岸缓冲带等措施,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一方面,疏浚可使河道变宽、加深,利于洪峰期间来洪顺利通过,同时也提高了河道调蓄能力,降低洪水位;另一方面,蓄存在河道中的水可用于补偿旱季用水。
由于城市化进程,城市中大量河道淤积严重,城市河流的综合整治的实施不仅要对骨干河流进行疏浚,与此同时,应该重视对大量村镇河道的疏浚清理工作,这些河道可增加水面积的空间更大,以提高河网水系的整体调蓄、排涝及进行水资源引清调度的功能.
2.4理顺沟通水系,重建水系自然风格
天然水系通过相互连接形成贯通的系统,河网水系结构遵循一定的自然发育,并且与河道的蓄水防洪等功能相关联。对不同等级的河流来说,最末级支流的分布最能反映该区域河网的排泄降水的能力。如果其末端分枝分布密集,则其排泄降水的能力就强。反之,末端分枝的分布稀疏,则其排泄降水的能力就弱。
对于城市化河网地区遭到人为破坏的水系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首要条件就是通过沟通水系来重建水系的自然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水循环过程,发挥水体的多种生态功能。实践证明这些集水道网能够发挥洪水滞蓄作用,同时削减洪水能量,使其时空分布更为均匀,从而避免水流集中冲击的危险。水网建设“连则通、通则畅、畅则生态”,考虑适度修复河道现有结构和功能,支流水系以及人造景观水系则要尽可能地与周围大水体沟通,通过水系中循环、小循环及微循环来实现有效的水质净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5创建个性景观,提升城市景观质量
创建个性化的河流景观,从而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可成为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河流景观设置的个性化,是指公众对河道的流向、水质、护岸、岸线绿化等外部形态进行综合评价所形成的美好而独特的印象。它包含具备融合性、体现地域性、反映功能性、显示文化性等特征。
亲水景观和滨河景观设计时在功能区域空间可跳跃布局,拉开骨架,既为城市留下绿地或城中园林之地,也为以后留下余地,点、线、面组合得当,体现整体美观。也可以在设计一条河流时,随高差摆放石块,让水跳落,进入较宽阔地带,将宁静秀美的水体表情转为欢快跳动,从而以河为风景线,逐步建成风景秀丽的休闲观光带。
:
[1]刘晓涛.关于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水务,2001,(3).
[2]李德贤.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海河水利,2003.
[3]张明,曹梅英.浅淡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2002,(9)
[4]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