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2)
2014-10-03 01:25
导读:三、贯彻落实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
三、贯彻落实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在人与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中心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走新型化道路,大力推进低成本、低代价的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增长。要执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千方百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那些抱着传统增长方式不放、不顾环境代价的地方,要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化。要从我国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的现实出发,调整政策导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倾斜力度,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从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也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观念,批判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其意义是巨大的。一是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我们的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二是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为人民谋福利,也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必将对中国和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
[1]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科学发展呼唤“生态文明”.
[3]杨晋荣.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重要标志.华东新闻.
[4]赵龙扣,赵菲.全面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