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治理意义程力学毕(2)
2014-10-07 01:08
导读:2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资源与环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2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资源与环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水稻优势产业带的主要区域,水稻种植面积233.33万hm2(2007年),约占东北水稻面积的60%左右,比北方14省市水稻面积的2/5还多,位居全国第九,总产量为1 650万t,商品率高达952万t/a。鹤岗市下辖2县1区,区域内耕地面积47.2万hm2(包括绥滨县、萝北县及宝泉岭管局)。水稻种植面积15.67万hm2,其中宝泉岭管局11.67万hm2,县区4.00万hm2。水稻平均产量为7.0~7.5 t/hm2,稻谷产量115万t,其中县区27.5万t。
从生态环境上看,黑龙江省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开发晚、人口密度小、化程度低和森林覆盖率高等原因,该地区空气清洁,环境优越,稻田灌溉用水质量优良。全年冬季严寒漫长,夏季作物生育期短,病虫害种类少,发生程度较轻,本田使用
化学农药数量也少,尤其是对生产绿色稻米影响很大的生育后期农药使用量远远低于南方省市。
黑龙江省生产的粳稻深受国内外销费者的欢迎,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农药、化肥超量使用,农田有机肥施用少,耕地质量下降十分严重。土壤有机质从5%下降到2%。同时,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方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出现品质下降而出现卖难的现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促进耕地养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鹤岗市水稻生产已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水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沟渠不畅,农药化肥的盲目大量使用,农业新技术应用面积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3-4]。因此,通过加强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稻生产条件,运用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种稻水平,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对于发展该区域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
[1] 刘京希.生态理论的方法论原则[J].江海学刊,2001(4):64-69.
[2] 隋维钧,李惠芝,梁淑华,等.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79-80,86.
[3] 陈凤华.浅山退耕区生态型治理模式技术探讨[J].内蒙古
林业,2002(1):20.
[4] 姚天征.虎岭小天地——记小流域治理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198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