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程力(2)
2014-11-03 01:13
导读:二、 生态环境改善及防治对策 1.加强 宏观决策,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监管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和一些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对农村
二、 生态环境改善及防治对策
1.加强
宏观决策,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监管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和一些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防治监管重视不够。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因素包括不多,考虑不够,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建议在修改《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增加一些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条文,且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政策,不能一刀切。
2.加大政府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对农村生产的绿色产品应通过增加绿色产品消费税、免除农村环境治理税和补助农民生产绿色产品进行保护。促进种植户和
养殖户的联合,提高他们充分利用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积极性。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同时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乱倒、乱堆的问题,减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对空气、水源的污染。
3.加强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来改善目前农村出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污染的问题。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农民,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使农民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让农民知道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并采取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交给他们耕作的技术,让他们更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生产。
4.从大局出发,杜绝将污染重、耗能大的转移到农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央政府应对那些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稳定,不能进行大、超规模开发、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居民、农民给予保护生态环境的补助费,对工作在这些地区的党政干部其考核政绩应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而不是GDP、工业产值,更不是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尤其是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级基层政府应从大局出发,坚决杜绝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落户到本地区及农村,防止本地区及农村生态环境再次受到破坏和污染,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5.工业污染防治
在农村分布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大多由于规模小、分散、技术落后等原因污染严重,耗能大,应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节能减排,关小上大,促进形成区域工业小区,以高科技手段,将上游的废料变为下游的原料,走循环产业、循环的道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