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及建设对策程力学毕业(2)
2014-11-11 01:07
导读:3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 从1998—2007年的10年间,长沙城市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5 734.28 hm2减少至5 212.47 hm2;河流作为长沙最主要城市湿地的地位更加
3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
从1998—2007年的10年间,长沙城市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5 734.28 hm2减少至5 212.47 hm2;河流作为长沙最主要城市湿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湿地的密度愈加不均匀,城市中心区湿地愈加减少。湿地斑块最小面积与周长均大幅度减小。此外,局部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增加[7]。一是长沙城市湿地由于被城市的建成环境包围和侵蚀,形成了面积不断减小、分布不均匀、孤岛式生境的斑块状特征。二是长沙城市湿地内部生境的破碎化较为严重,生态平衡和循环受外来的因素干扰,导致原有的属性和景观价值逐渐随之消失。三是各个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低,形成了孤岛式的群落。从水文学角度来说,和其余水域少有地表径流有关,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从生态学角度来说,被建成环境包围后,城市中的湿地生物种群和其他种群之间缺乏生态学上的联系,导致繁衍物种的渐渐稀少。
4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4.1 指导思想
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为背景,以统筹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五大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和生态文化系统)协调为前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湿地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景观
美学原理的指导下,立足长沙自然和社会条件及特色,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宜景则景、规划、分类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
4.2建设方针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其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开发模式。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长沙形象的金字招牌,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长沙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对策
5.1湿地资源开发要保证生态优先和永续发展
尊重自然和自然保护优先是生态学和生态伦的基本思想,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构架的思想根基。在景观建设中,与其他功能(经济、、文化、审美)相比,湿地的生态功能要先得到重视和考虑,并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设施。在统一规划基础上,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做好湿地管理,达到既满足人们对湿地旅游观光和健康人居的需求,又不超出湿地生态功能阈值的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城区的建设应遵循生态学,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发展。
5.2湿地资源开发要传承湖湘文化,展现乡土气息
湖湘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的理学思潮。理学思潮是一种以儒家为核心、综合释道的文化形态,它以比以往更具综合性的新儒学姿态在湖湘繁衍、发展,最终导致了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崛起。湖湘学派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与湖南本土的民间文化相结合,对湖南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反映在文学、绘画、建筑、园林等方面。在湿地景观建设中应当体现湖湘文化的元素,这样能够激发长沙市民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湿地植物配置方面也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乡土物种,这样做不但保证了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也避免了由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而对长沙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6
[1] HOLLAND CC,HONEA JE,Gw IN SE,et al.Wet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in the rapidly urbanizing area of Portland,Oregon[J].Wetlands,1995(15):336-345.
[2] 崔保山,杨志峰,李英华,等.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62-471.
[3] 刘国强.我国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21-24.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 骆林川.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09.
[5] 骆林川,管永健.湿地公园与建设模式初探[J].科学研究月刊,2005(4):38-40.
[6] 骆林川,董国正.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84-88.
[7] 靖磊,胡曰利,杨立.基于“3S”技术的长沙市城市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8(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