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衡水湖湿地存在的问题
1、湿地无稳定生态用水水源
衡水湖水源主要由其周边河流汇集当地降水和引黄济冀补水。由于冀南渠、冀吕渠、冀午渠、冀枣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自1994年引黄入冀工程实施以来,已关闭上述河道入湖口。近年来衡水湖水源以引黄为主。为此衡水市每年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千多万元,引入黄河水以补充衡水湖水源,使衡水湖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得以维持。目前,衡水湖没有专用于生态环境的水源。由于水源缺乏等因素导致西湖、滏阳新河滩地等湿地严重退化。
2、社区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由于连年干旱,加之衡水湖周围社区居民的开垦,导致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植被严重破坏,生态失衡,干扰和破坏了野生动物原始的栖息环境。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大,使保护区的压力逐年增大。湖区主要来源是农业、林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保护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3、水环境质量问题依然严重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是衡水市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保护衡水湖水质,1994年关闭了上游水汇流渠道入湖口,2003年开始逐步取缔了湖区和引水线路上的排污口。2007年底东湖大库所及引水线路上的排污口全部取缔,大库开始停止养殖活动。2008年8月前,全面停止湖区养殖行为,并清除养殖设施,当年衡水湖大库水质明显改善。目前,湖区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湖底污染、湖区蒲草污染等。
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为294人/km2,与其他同类保护区相比高出许多,加之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平原人口相对密集、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在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而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得到落实与推广,把衡水湖建设成京津冀最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