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以山东荣成青山公(2)
2014-12-07 01:38
导读:②两带: 生态观光带——利用基地原有地形,合理的进行生态植物配植,采用大面积北方花境植物,营造流动多彩的植物花海景观。 康体休闲带——位于基地南
②两带:
生态观光带——利用基地原有地形,合理的进行生态植物配植,采用大面积北方花境植物,营造流动多彩的植物花海景观。
康体休闲带——位于基地南部,南邻青山路,通过植物造景,设置康体步道及景观休憩设施,形成城市休闲观赏界面,为市民提供康体健身场所。
③五区:结合现状分析和规划功能需求,设置入口广场区,生态观赏区,密林休闲区,果林风光区和园务管理区。
3.3.3 环境地形利用——尊重,最小干扰
以保护和恢复基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进行相关项目的设置和景观营造中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力求创造生态和谐、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宜人环境。
(1)地形
规划力求保留并突显山地特色,尊重并灵活运用原有山地地形,进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改造。
①依托现状存在的道路,并顺应等高线,进行交通规划,将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
②在地形复杂且现状植被较为丰富的地方,顺应地形,设立架空栈道,一方面避免了对地形的大面积整改和对树木的过多砍伐,另一方面,高高低低的栈道,在林间和开阔地中不断交叉穿行,为游人提供丰富的步行和观景体验。
③充分发挥山地公园特色,在公园制高点设置瞭望塔可供登高望远;保留局部坡地梯田并进行景观处理,展现独特的乡土田园风光;利用局部断崖进行改造形成景观亮点。
(2)水体
①基地南侧季节性水系的处理
基地南侧水源匮乏,只在雨季时期,于山谷底部形成不规则的地表径流,水量大小由降雨量决定。由于地形陡峭且植被匮乏,水流流速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设计首先整理山谷地形,形成明显的汇水通道,同时设计自然蜿蜒的岸线,并且与自然石块相结合,一方面丰富水体形态,另一方面为水体的流动增加阻碍,从而减缓流速,增加地表渗透,减少水土流失;其次,丰富水底的地表变化,从而形成河流底部横断面形状的变化,使河水深度发生改变,进而创造出多样的生物生息环境,提高了水体自净功能;再次,沿水岸种植耐水性不同的水生植物,丰富水岸空间。一方面利于水土保持,另一方面形成优美的谷底景观,与梯田上的花境植物共同创造花海效果。
②基地北侧水塘的处理
基地北侧有常年存在的较大水面,水量受季节影响发生变化。该水库东侧还存在四个大小不等的小水塘。规划将五个水塘连通,顺应地形落差形成跌水和流水景观,丰富水景层次,促进水体循环和净化,并有利于泄洪防灾。中心水体设计柔和自然的岸线,与各种水边和水上活动相结合,创造亲水的、同时安全性高的、功能丰富的活动场所。除此以外,栽植大量的植物,创造和维护水边环境的生态多样性。
3.3.4 强化人文资源特色——尊重文脉,注重乡土
根据规划主题,设计以将军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为出发点,寻求文脉的传承。公园规划力图将乡土精神景观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特色公园。
例如,将军文化体验区主要景点包括“忆苦思田”、“烂漫童年”、“峥嵘岁月”、“荣归故里”等。 “忆苦思田”景点设计,是在原有苗圃地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对地块重新划分,种植当地的特色农
作物,保留乡土田园气息,并于其中设置景观凉棚、特色廊架以及农耕情景雕塑,建设成为当地中小学农耕实践的基地,使学生在实践的时候能够忆苦思甜,感同身受荣成将军的吃苦精神,为传承将军文化提供场所;“峥嵘岁月”的景点设计,将当地民居改建为剪纸艺术馆,在剪纸的内容上表现荣成将士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荣成的民俗风情;“荣归故里”景点设置亲切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一方面以景墙壁刻的形式讲述荣成将士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展示卸甲归田的老将军们的晚年生活,并为老年人设计丰富的活动项目,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定期举办老年书画评比展览、盆景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活动参与性。
再如,在入口广场内,设计抽象意味的秧歌雕塑,反映浓浓的乡土韵味。除此以外,公园内部的餐饮服务点,也可将荣成当地美食以及饮食风俗作为亮点服务进行推广,传承当地的饮食文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3.5 建筑及小品景点设计——利用现状,功能置换
公园规划的核心景观区是位于基地中部的将军文化体验区,地形相对平坦,是原有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包括园林局办公用房和苗圃等。规划以尊重和保留原有地形及建筑为主,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和扩建,调整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成当地民居院落风格,在一个个建筑院落中集中展示并讲述有关将军的成长故事,使市民在鲜活的家乡生活氛围中感受将军文化,提升场地的精神内涵,成为全园的精神核心。
此外,由于曾经的开矿,基地东部现存大小不等的矿坑和断崖,地形较为复杂。设计保留其中几个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矿坑,通过巧妙的生态修复和艺术化处理,获得不一样的景观效果和利用方式。较大的矿坑在做好必要的排水和安全性处理之后,设计游人可进入的方式,形成别有风味的地下游憩活动空间。较小的矿坑则架设栈道,通过高低不同的栈道进入矿坑内部,让游人获得丰富的游览体验。
3.3.6 设施材料选择——绿色环保,减少消耗
公园设计中注重利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技艺,创造易于维护且耐久性高的景观。设计中将荣成乡土建筑形式与乡土建筑材料(海草和石头)提炼出来,运用在景观小品和景观建筑的营建上。例如,休憩凉亭以海草做顶,将乡土石材运用到茶室、滨水建筑等的外立面,形成具有乡土风味且与环境融合的建筑。乡土的石材还用来构筑景观小品,体现乡土将军文化,例如石壁上刻字等。石材因为高硬度耐风化,因此能长久的维持其机能性。而海草本身虽然容易腐化,但用海草搭建的屋顶易于更换,而且取材容易,只要保持低水平的维护管理就可以形成耐久性高的景观。
基地北部通过对台地地形进行整理,种植地被与低矮灌木强化地形肌理。利用风能设计一组风车阵形成景观视线焦点,利用风车发电的原理进行能源的利用试验,建立小型的生态示范园地,兼顾景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3.7 植物景观设计——适地适树,乡土为主
乡土植物及群落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条件的植物群体,乡土植物不仅适应性强,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高,地方特色明显,而且便于后期养护管理,绿地的生命延续周期长,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节约和降低了绿化成本。
①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当地的自然植被方式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基地土壤偏酸性,土质瘠薄,地形复杂。因此公园首先选用基地本身就存在的植物,例如,银杏、水杉、黑松、刺槐等。除此以外,根据基地自然条件选择其他适宜生长的乡土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包括女贞、赤松、竹子、杜鹃、野蔷薇等。植物种类确定之后,按照当地的自然植被方式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将生态恢复作用放到首位,力求营造和谐宜人的绿色环境。
②种植能带来丰富季相变化的落叶树、色叶植物以及北方花境植物
公园运用大面积的花境植物作为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的重要元素。在选择花境植物的时候,除了耐干旱、生命力旺盛等特性之外,在植物的搭配上充分考虑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选用蓝羊茅、细叶芒、蒲苇、血草等观赏草。除了观赏草的种植之外,在公园其他地方,注重四季植物的合理搭配。例如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时期的开花植物的搭配等,由此创造四季变化的风景。
③挖掘果树花木的景观潜力,开展参与性活动
设计结合基地南侧现有的苹果林、刺槐和水杉,设计果林风光区。按照原有农田肌理进行场地划分和交通组织,增加当地果树品种(如桃树),扩大种植面积,并设廊架,大面积种植葡萄等爬藤植物,同时结合地形设置休闲娱乐场所,使得生产、观光、观果、品果等活动有机结合。
④大量种植北方花境植物,强化山凹梯田地形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基地南坡的中部地形变化复杂,形成不规则的带状凹陷山谷,梯田状地形层层跌落,给人苍茫、壮阔的视觉感受。设计保留并整理现状地形肌理,形成流畅的自然曲线形等高线,种植大面积的北方花境植物,注重色彩搭配和构图,形成层层跌落的、流动多彩的花海景观,展示一幅原生态景观与人类精巧技艺相结合的美丽画面。
4 结语
青山公园的规划设计,力求通过对现状自然、人文资源的归纳和整合,本着生态优先、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等原则,在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在当前节约型园林的行业实践中一些有益的经验。
参考
[1] 刘纯清.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