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泥沙初步分析程力学毕业论文网(2)
2014-12-07 01:39
导读:3. 柳河泥沙的年际变化分析柳河各站泥沙的年际变化很显著,见表2。为了分析各个时期泥沙的变化,分时段(5,10,15年)对降雨、径流、泥沙进行统计,
3. 柳河泥沙的年际变化分析柳河各站泥沙的年际变化很显著,见表2。为了分析各个时期泥沙的变化,分时段(5,10,15年)对降雨、径流、泥沙进行统计,并进行各时段的滑动均值,从计算效果看,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其变化规律。现以闹德海和新民两个控制站为例,以10年为一计算时段,在降雨量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分析降雨、径流、泥沙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计算表(略)。3个时段降雨量基本接近(在414.4 ~448.6mm之间),但径流和泥沙变化较大。时段(1)的径流量为398.2×106m3,时段(2)则为259.0×106m3,10年间减少139.2×106m3,每年平均递减4.2%,时段(2)到时段(3)10年间减少58.2×106m3,每年平均递减2.5%。表2柳河各站输沙量年际变化站名最大年输沙量最小年输沙量(万t)年份(万t)年份最大与
最小比值三家子2140.00196621.101981101.0白庙子1633.0219631.3319821227.8石门子7823.01196315.601982501.5闹德海4790.00196342.401982113.0彰 武4503.90196396.8198846.5新 民3501.00196394.6198837.0泥沙减少的趋势比径流更明显,时段(1)~时段(2),10年间减少1700.2万t,每年平均递减8.3%,时段(2)到时段(3)10年间减少沙量589.3万t,平均每年递减6.3%。新民站在降水量大致相同(10年滑动均值在510.8~551.1mm)的情况下,径流、泥沙变化也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由时段(1) (1959~1968年)到时段(2) (1969~1978年),10年减少146.9×106m3,平均每年递减3.7%,时段(2)到时段(3),10年间减少径流量63.5×106m3,每年平均递减2.2%。泥沙变化更为明显,时段(1)为1408.1万t,时段(2)为625.5万t,10年间减少沙量为782.6万t,平均每年递减7.8%,时段(3)沙量为327.6万t,与时段(2)相比,10年间减少了297.4万t,每年平均递减6.3%。为了便于比较,现将闹德海水库和新民站各时段每年平均减少径流量和沙量情况摘列见表3。表3每年平均减少径流、泥沙情况表(%)站名时段每年平均减少径流量每年平均减少输沙量闹德海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6.3上表数据的变化,说明柳河流域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拦沙蓄水的效益是比较明显的,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3.2%,沙量平均每年减小7.2%。
4. 洪水的变化分析暴雨是产生洪水的主要因素,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统计分析闹德海、石门子流域平均最大3日暴雨的发生情况及历年变化,是衡量洪水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电算成果可知50年代末60年代初暴雨较频繁,而七八十年代暴雨相对减少,从10,15年滑动均值看,虽有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而洪峰、洪量则变化十分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都有削减,这和输沙量减少是对应的。
5. 柳河泥沙对辽河的影响辽河贯穿辽宁省中部平原。治理辽河是保证辽宁省国民的一项战略任务,“辽河不治,辽宁不宁”。由于辽河下游泥沙主要来自柳河,所以治辽必先治柳。通过对柳河入辽河控制站-新民水文站1957~1988年32年实测沙量的统计计算,多年平均年排入辽河的沙量为780.80万t,而近10年(1979 ~ 1988年)平均每年排入辽河的沙量为327.6万t,每年平均递减6.3%。因此,只要努力做好柳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柳河泥沙对辽河的威胁将会逐渐减小。以上分析是根据柳河流域各水文控制站、雨量站连续32年实测降雨、径流、泥沙以及最大3日暴雨、洪峰、洪量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