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3森林生态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4森林健康
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昌市植被类型多样,共有233科532属2 000余种植物,从亚热带到温带森林均有分布,别具特色,从山谷到山顶,有热带的香蕉、剑麻;也有亚热带的攀枝花、仙人掌;温带的松、栎;寒温带的冷云杉。其中有攀枝花苏铁、棕北杜鹃、西康玉兰、黄杉等34种国家第1批保护珍稀植物。西昌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近400种,其中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健全了工作体制,经常开展 湿地、植物、动物等专项执法检查,惩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重视湖泊、江河水源地保护,将邛海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城市森林建设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常用森林植物约259种,其中,乔木种类132种,灌木种类98种。城市建成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27.7万株,灌木75.9万株;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兰花楹、小叶榕、三角梅等外来适生树种,因适宜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林、农村道路村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90%以上。三是培育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相接近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强化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带、城市入市口森林景观建设、市政广场周边森林景观等更多地倾向于建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城市和自然天然地融为一体。尤其在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与经营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树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乔、灌、藤、草相结合,接近于自然植被类型的森林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