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素质衡量的指数改进及因素分析(2)
2013-05-07 18:16
导读:ASHA 指数选取的指标有较大代表性,使用的乘除合成法也比较科学合理,但使用在人口素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指标选取多偏向于社会
ASHA 指数选取的指标有较大代表性,使用的乘除合成法也比较科学合理,但使用在人口素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指标选取多偏向于社会指标,而经济指标及其两者相交叉指标考虑较少;(2)没有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3)认为各个指标对整体的影响程度相同,没有加权平均,没有区分各指标的不同权重,而且乘除合成法使得指数值的变动对每个指标过于敏感,尤其是较小的指标值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作用过于突出。
3. 人类发展指数[10]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缩写为HDI)系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该指数主要讨论了人类发展的定义与测量、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90年代人类发展战略等问题。它主要是用来测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
该指数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
即将各国的三个指标指数化(无量纲化),每个指数均以该国家该项指标的极差为分母,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某国该项指标的实际值之差为分子。
将 HDI作为全面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这无疑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仅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情况是不全面的,而且这三个指标仅与
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也不能综合全面反映人口素质的发展状况。其次,据有关研究表明,HDI与其各个构成指标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再次,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选取上也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
中国大学排名 4. 我国人口素质的指数改进——综合指数计量
针对本文的研究视角,认为人口素质指数PQLI要优于其他人口素质的指标体系。首先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这与我国的目前情况具有相似性;其次PQLI指数选取的指标比较简单,也比较利于研究者进行数据的分析。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更全面的评价我国人口素质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对人口素质指数PQLI进行修正。
(1)指标的选择
(2)模型的建立
在PQLI指数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加权线性和法⑧,对人口素质指数进行测算,建立以下模型来反映人口素质指数F:
ZX[,i]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P[,i]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分量系数,且各个分量ZX[,i]是相互独立的,即cov(ZX[,i],ZX[,i+1])。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据选取的指标,本文采集了1990-2004年上述各指标的数据⑨(对部分缺损的数据在分析时做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在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考虑到各指标数据的差异以及为所得的分析结果更加有效,利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⑩,其计算公式为:
2. 数据相关性检验
使用SPSS12.0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表略)。该矩阵用于表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做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经分析,选取的指标两两间的相关性都比较高,因此,是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的。
3. 主成分的分析
对检验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出主成分旋转前后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1)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因子提取:在主成分分析中,由表1可见,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而且累计贡献率也达到了92.641%,即这两成分所包括的信息占原始变量所包含总信息的92.641%,而其余10个因子对方差影响很小。因此可以提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成分进行分析。
(2)因子分析:表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F[,1]、F[,2]与ZX[,1]、ZX[,2]…X[,12]的相关系数,它表明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指标信息量的比重。由表3可见,第一个因子F[,1]在学龄儿童入学率X[,2]、人口自然增长率X[,6]、科技活动人员数X[,8]、诊疗人次X[,9]、群众体育达标人数X[,11]和粗文盲率X[,12]上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些指标反映了我国在自90年代开始的在卫生、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和科技普及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回报,尤其是在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全民健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收效。这表明第一个因子F[,1]反映的是我国人口素质在政策影响下的综合因素。
第二个因子F[,2]在平均每万人口中大
学生数X[,1]、婴儿死亡率X[,3]、平均每万人口中
中学生数X[,4]、婴儿出生时预期寿命X[,5]、城镇化率X[,7]和入院人数X[,10]上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其中入院人数X[,10]和平均每万人口中大
学生数X[,1]在F[,2]中的载荷相对更大,分别为0.973和0.900,这是个体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在考虑F[,2]中的其他因素,本文认为F[,2]因子反映的是人口素质的单个个体因素。
(3)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关系数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以后,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根据这个系数给出如下的线性组合,即主成分表达式:(ZX[,i]是X[,i]在去量纲后的标准化变量):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利用各主成分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在各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λ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再将F[,1]和F[,2]代入到F中,即可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
从综合模型中可以知道,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ZX[,1]、学龄儿童入学率ZX[,2]、平均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ZX[,4]、婴儿出生时预期寿命 ZX[,5]、城镇人口比重ZX[,7]、科技活动人员数ZX[,8]、入院人数ZX[,10]和群众体育达标人数ZX[,11]对人口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的是平均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ZX[,1]、城镇人口比重ZX[,7],影响程度都接近0.3。而阻碍人口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是婴儿死亡率ZX[,3]、人口自然增长率ZX[,6]、诊疗人次ZX[,9]和粗文盲率ZX[,12],其中,抑制程度较大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ZX[,6]和粗文盲率ZX[,12],抑制程度分别达到了0.294和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