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消除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排斥性政策。农村长期贫困的形成从社会学角度上讲,政府缺乏(或忽视)对这些地区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是基本原因。因此,今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要从城市转向农村,特别是转向贫困地区,而且要用法律或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建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通常包括以下项目:公路建设、国内水源供应、灌溉、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初优先领域应当是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设施。包括增加粮食产量的土地改良计划,如梯田、植树、水渠、排灌系统和粮食储藏设施以及便利市场进入的措施。
3.消除教育领域中的排斥性政策。我国教育领域的政策性排斥主要特征是二元结构造成的结构性排斥,其消除方向主要是努力改变目前教育领域中的“城市取向”。因此,消除农村教育领域的社会排斥的工作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在制定教育政策、实施教育发展计划时,应关注城乡差异,树立城乡教育差异与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意识与价值观念;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解决乡村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给予倾斜性支持,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待遇;改革招生体制,缩小招生录取上的地区差异;在教育扶助体系上,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不仅对长期贫困家庭进行基本收入救助,还要进行教育救助,建立长久有效的教育扶贫体系。对那些长期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建立家一学校一政府联系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教育扶助基金,对长期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予以直接补贴。
4.消除二元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民的福利水平,提高贫困农民抗风险的能力。消除农村贫困固然需要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但是,仅凭市场不可能自动消除贫困,更不可能获得公正和平等。消除二元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消除长期贫困的应有措施。因此,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才能提升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给农村和城市平等的发展机会。
5.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加强贫困农民的生产建设,提升农民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国虽然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为每一个家庭或儿童设立账户进行直接配款,但在教育、医疗健康、就业、社会保护等政策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人力度,可以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参与和影响。将政府原先用于转移支付收入的部分资金直接转为他们的资产,或以长期低息贷款形式,为他们积累资产。通过这些发展型的社会政策,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提升他们的资本存量与自身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未来和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信心与能力。
总之,我国农村长期贫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受到了多种政策性排斥,破解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需从制度设计人手,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保证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各种权利和利益,构建消除长期贫困的长效机制。虽然,消除农村所遭受的政策性排斥,改变原来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会遇到旧思维模式、政策制定者、强势群体、城市居民等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但是,只有大力调整现行的各种排斥性政策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消除政策性排斥带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才能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促进城乡协调、和谐发展,最终消除农村的长期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