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测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运用及规范(2)
2013-05-26 01:12
导读:二、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
二、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还依赖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特性、行为问题性质的正确评估和诊断, 以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评估、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晤谈法、法等, 但这些方法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为克服主观经验的影响,心理测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中,成为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心理测验可以为快速了解咨询者的行为、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有价值的深层认识。借助于心理测验,探讨诊断来访者意识不到的某些心理特点和潜在的困扰,透视人们心灵深处的斑驳隐秘,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如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内隐的或在当时当地不能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就需要对之进行心理测验,从而获得一个客观的数量化指标,了解其相关心理因素的概貌。
在中职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理测验是常用的一项工具。 例如,研究者对我校103 名学生进行 MMPI 人格测验,发现有50% 的学生焦虑水平比较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之后,使学生降低了焦虑水平,对稳定学生的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对一般学生进行智力和人格测验,发现他们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而增强心理素质,完善自我。可见心理测验已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咨询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还能帮助其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运用心理测验资料,优化班主任工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测验 ,不仅使传统单一的思想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得到了拓展,从说教式、命令式转变为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心理教育的规律,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教育,从而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心理测验的运用,使班主任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挥气质互补的作用,增进班级的融洽与和谐
气质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多种心理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如,在班委的组合和寝室的安排上,可以使用气质测验,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 发挥气质的互补作用,促进班级或者寝室的和谐。在一个群体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单纯气质特征的群体,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心理空间,有时会是一种“可怕”的群体。如将胆汁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那么这个群体将是一个充满“火味”的“爆炸性”群体;如果将抑郁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则将是一个充满了“宁静”的冷漠的群体。所以,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学生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才会和谐发展。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实现个体气质的互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良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素。如:引导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发扬自己的自信、热情、外向等特点,克服盲从和不求甚解的毛病;而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应该发扬自己稳健、坚毅和执着的品质,克服呆板和固步自封的缺点。
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的能力。使用人格或者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测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而且也能增强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其次,根据测验,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出发,在学生心理悦纳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对学生进治思想和品质教育,发挥他们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再次,根据测验的结果指导学生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对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能作出积极的反应,有效地对其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规范心理测验,提高心理测验的针对性
使用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首先,中职学校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注意心理测验的针对性。如:把心理测验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升学就业、生涯设计、应试
前等专门领域中,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心理测验来考察人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个性缺陷及潜在的需要和潜在能力等,从而为特定目的服务。因而,测验者应慎重选择测验量表,所选量表必须为其目的服务,忽视量表选择的重要性而乱加使用,这是心理测验的大忌。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测验人员的
培训,减少测量误差。测验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由于测验中对控制误差、测验结果的解释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心理测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心理测验人员的培训,要求其获得一定的资格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主试必须具备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此工作的科学态度,合格后方可做。如果主试不合格,测验很可能变成“害人测验”。因为即使心理测验得分相同,由于前来测试的学生生活环境、背景不同和受试时的精神状态不同,对结果的解释也不同。如进行EPQ人格测验时,精神质因子得分较高,这时如果主试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可能就会对这个学生说:“你有精神病倾向”,结果可能会使这个学生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
再次,强化职业道德,对测验的内容和结果保密。测验者对测验内容和结果要保密,一个经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测验内容泄露出去被受测学生掌握,就会大大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测验结果是具有个人机密性的资料,受测者的各项能力、人格特征和兴趣特征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在未征得学生同意之前,是绝对不能公布于众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最后,对测验结果要进行科学解释。一般地说,我们不会把测验结果和分数告诉学生本人,而只是告诉他们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测验是为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服务的,测验结果解释得科学,有助于明确诊断,使心理治疗有的放矢,而不合格不科学的解释,则有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由此看来,规范和有针对性地使用心理测验,对中职学校更加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