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干预对策(2)
2013-06-04 01:56
导读: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还把自己当做父母怀中的孩子,我们测试的结果也证明,有20%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完整。 4.专业学习上不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自己
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还把自己当做父母怀中的孩子,我们测试的结果也证明,有20%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完整。
4.专业学习上不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自己的特色,高职新生入学前可能对专业了解不多。很多新生入学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在专业方面的发展也不抱很大希望,学习方法也不是很科学。因此,高职新生对学习的信心不足,厌学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他们认为听好课就行,下课后学习无目标,被动消极,不知如何提高自己、拓展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他们主动进学习的状况不是很好,不会主动给自己布置任务,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自学能力差;有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有的缺乏学习动力与意志,不思进取。结果造成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被动落后和学习成绩上的波动下滑,因此会使许多新生在心理上感到压力、困惑、苦恼、迷茫和焦虑不安③。
5.心理上不适应。很多高职新生都把大学想象成自由的王国、开放的国度、浪漫的伊甸园,认为大学应该是自由放松的,应该有充分的权利自己;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应该是有人情味的;认为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以后,就应该舒服安逸一段时间。但是来到大学后,他们发现和原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大学同样有压力,同样不自由,同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样有烦恼、痛苦与无奈,因此,入学一段时间了,还是不能适应,感到失落、紧张、焦虑、无所适从。高职新生入学后,心理上的不适应更是明显,他们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培养模式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颖和别扭。有的同学抱怨:这是大学吗?比高中还严,还要死板,还要小儿科,以至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6.人生价值观理念匮乏。高职新生的人生规划比较模糊,人生价值观有些偏颇或匮乏。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大约占7%)对于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计划性很差,不知自己该怎样发展自己,也不知自己该怎样去学习。不知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也不知人生的意义所在,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
三、9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对策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1.加强新生的入学适应性。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的一个途径,是让他们尽快熟悉高职的,尽快熟悉高职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以避免在应对中出现心理问题。
适应性教育可以包括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专业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等方面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可以是谈心、讲座、报告、团体活动、看纪录片、看宣传片、案例探讨等方式,让学生从心理上尽快融入高职大学环境,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找到知心朋友,尽快明白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尽快纳入正轨。
适应性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认清角色、树立自信、确定目标、明确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关注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以此来减少高职新生的茫然、厌学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高职环境中。
2.加强校园建设。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激励高职新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忧患意识与拼搏精神。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发展热情,使他们能够释放压力,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3.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强化心理素质。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他们充分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如何释放压力,避免心理问题严重化;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健全人格的内涵,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自己的情商,增强自信心,学会管理情绪,学会应对挑战;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对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真诚地帮助与关心他们,使他们尽快走出阴影。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寻求的支持力量。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增益作用。高职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学校适应总分及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高职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则学校的适应水平也高④。因此,提高高职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应该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力量,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有一位同学抱怨:社会上有一些人看不起他,说他是专科生,没有什么出息,毕业后也就是个蓝领工人。这位学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不知道如何反驳,最后自嘲道:我就是个蓝领工人。甚至有些高职新生的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考上职业院校有偏见,点滴言行里面都表现出不满、无奈,给孩子的不是支持与鼓励。由此可见,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严重影响着高职新生的自我价值感,影响着他们的适应与发展。
5.职业心理的
辅导与教育。目前走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有一种心理愿望,就是不求上个好学校,但求找个好工作。他们选择职业院校的目的,也往往是盯着专业与
就业前景,很关心本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职业报酬,对职业有很高的期望。这种心理不仅影响他们的适应状况,也影响他们的发展成长。及时有效的职业心理辅导,可以化解一些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使他们更加明晰自己的专业特点、明晰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调整自我期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这样有助于他们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新生的大学生活应该是适应良好的、健康的、充实的、有助于新生发展成长的。
参考文献: ①②陈金琦.对高职学生意识与需求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9,12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③胡薇.90后大学新生适应障碍及干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9(16):127.
④唐民.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校园心理,2009,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