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班主任应激状态下的心理防御机制评析(2)

2013-06-15 01:35
导读:评析:防御机制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此而产生焦虑、痛苦。在日常生

  评析:防御机制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此而产生焦虑、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人们一些感受和情绪,通常人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下,人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有意无意地将真正的感受进行压抑。案例中提到的情景在学校里还是比较多见的,W班主任对班上小C一直不交作业的行为进行批评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的方式和尺度。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会因恨铁不成钢而教育过度,但是教师的超我身份又让她要遵循原则,在意识层面制约她发泄情绪和不满,尤其是当校长这样一个学校教育工作标准的参照体在身边时,这位班主任的所有情绪冲动都潜抑了,甚至还出现了反向行为。
  潜抑是一种逃避性的消极防卫,适当使用能减缓紧张情绪,避免焦虑,甚至让人在冲动中回归理智。但是,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该讲原则的地方还是应该讲原则,讲原则的同时,应讲究教育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优秀班主任往往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而不是流于表面,这样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往往也非常好。
  案例3:某校初中男生小贾,课间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从高处摔倒在地,疼得站不起来。学生急忙找来班主任,班主任把小贾搀扶到办公室,派学生去请校医,恰好校医不在学校,而一旁小贾不住喊疼。班主任觉得应该先把小贾送医院,可是先前发生过的一件类似个案让她犹豫不决,原来不久前同样是班上一个学生受伤,班主任把他送到了医院治疗,自己垫付了三百多元医疗费和车费,时至今日,那位学生的家长仍未把钱还给自己,自己也不好意思追讨。“算了,还是打电话给家长吧,再说,学校的制度规定是由校医陪送去医院的,现在校医不在,自己接下来刚好有两节课。”班主任这么想。于是,她打电话给小贾的家长,可是打了半小时才打通,等小贾的家长赶到学校,急忙把小贾送往医院,诊断是脾脏破裂,如果再晚送一会儿,小贾就没命了。家长怒火中烧,一纸诉状,把学校和班主任告上了法庭。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评析: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规范时,会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通俗地说就是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案例中“校医不在校”“自己又有课”是这个班主任的合理理由,所以她会在是否送小贾去医院的决定中,最终选择不送。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会遇上需要找合理化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责任,或减轻焦虑的事情,例如遇事是否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等。很多情况下,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班主任,不太会同家长沟通,或者与家长沟通时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班主任往往会选择回避。但是为避免自己承担工作不主动的责任,他们会选择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以减轻领导的问责和自己内心的焦虑。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弄得更糟。
  合理化是一种消极的自骗性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又有多种心理防御法,案例所涉及的是“推诿”。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在面对不重要的事件或重要事件恶果未被追究的情况下,合理化的确能平缓一个人紧张的情绪,使自己心安理得。从保护班主任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适当使用可以缓解应激状态下的焦虑。但是,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无法避免各种应激,因此,以积极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问题,面对困难主动出击,积极化解矛盾,才是有效保护自己、产生积极情绪的惟一之道。
  案例4:某校初中生小刘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家长也很不配合,班主任对此非常头疼,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向孩子的母亲告状。有一天放学后,班主任把小刘留下来教育了三个小时,小刘回到家已经很晚了。第二天小刘的母亲到学校大吵大闹,还到校长那里告班主任的状。校长找到班主任,说她不该把小刘留得那么晚,万一出事学校要承担责任。班主任非常委屈,从此再也不管小刘了,放任小刘散漫,结果小刘学习一落千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评析: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愿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会压抑自己的愿望,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这称为反向。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案例中的小刘学习不用功,又调皮捣蛋,班主任理应把他放学后留下来教育或补课。但是班主任遇上了“好心当作驴肝肺”的家长,非但不配合班主任,还要责怪班主任,班主任自然会产生委屈情绪。所以,为保护自己以后免遭类似的指责和校长批评,她选择了放弃小刘。
  这里我们不去评判家长的行为,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受到来自家长、领导批评的事是经常有的,因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多元和高标准的,班主任更是承担着比普通教师更重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委屈,选择消极对待是不少班主任的做法,这也是造成一些后进生更落后的重要原因。一项学校数据表明,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是班主任对学生情感投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反向也是一种消极的自骗性心理防御机制,虽然案例中班主任不去管小刘了,自己情绪上可以放开一点,但是小刘这个学生客观上还是存在于这个班级,班主任的焦虑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反向行为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更好地适应变故;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愿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将导致严重心理困扰。
  案例5:某校班主任A某,平时工作比较努力,小有成绩,对学生也比较亲和,一直得到领导的表扬。最近学校教师正在评职称,A某认为自己应该能评上。一天学校职称评审小组开完会后,校长找A老师谈话,告诉她没有被评上,校长指出了她几点不足的地方。她觉得很委屈,可是当面不敢发作。离开校长室,回到教室,正好撞见班上两个学生在追逐打闹,把课桌椅都弄歪了。A某火气一下子升上来,大吼一声:“住手!”她一把拖住一个学生重重地拉到一边,结果被拉的学生一个趔趄倒在地上。A某还不解恨,愤愤地说:“你们害惨了我。”看到A老师的反常表现,教室里的学生一下子都惊呆了。
上一篇:试论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