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探究(2)

2013-06-26 01:16
导读:三、师源性因素形成的原因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师源性学生障碍做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探讨已经日益增多,综合各家之说,形成“

  三、师源性因素形成的原因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师源性学生障碍做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探讨已经日益增多,综合各家之说,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原因除了学生个人因素外,可以从“教师本身”和“”两方面进行分析。

  l、教师本身因素
  (1)错误的教育观念,以体罚为主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等级化,在师生关系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是弱势群体。“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郎”的观念还在影响着部分教师,他们采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或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据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30%以上,况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多地受惩罚的经历,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惩罚。在应试教育中,差生成了教师讽刺的对象,部分好学生在受宠环境下成长,心理也向畸形发展。
  (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缺乏,重现象轻本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发展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认识上产生偏差,经常把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混淆,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控制,如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性犯罪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重现象轻本质,致使学生的心病无法得到心医治,心理问题更严重了。
  (3)教师心理失衡,职业倦怠等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教师职业的特征导致教师独立意识较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参与活动较少和交往范围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与其他领域的接触,使教师无法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影响了人格的健全发展,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简单、粗暴对待学生,随意训斥、甚至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缺乏自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意识,缺乏自我情绪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既要管生还要应付家长、领导等负面重压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情绪衰竭,性格解体和低价值感,教师的职业倦怠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带给学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恶劣,学生也易形成习得性无助。

  2、教育环境因素
  (1)教育本身特性使教师承受压力过大,部分教师不堪重负。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家长、学生对教师的高要求,岗位竞争以及多种角色的担当等等,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还有过于宣扬“蜡烛成灰”“春蚕到死”“文明阶梯”的社会期望忽视了教师的幸福感,都易使他们心理焦虑、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等,容易做出一些有违师德、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伤害的行为。
  (2)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和态度以及教师当前的经济地位,使一些教师的自尊需求不能满足,引发严重的内心冲突。一些教师极易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自尊和心理平衡,如盲目维护自身的职业权威,妄自尊大,苛求学生百依百顺,导致工作粗暴简单,并表现出过分的“统治欲”,引发学生的反感和厌恶。
  (3)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人格异常。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较片面,忽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只重显性指标,大多数评价还停留在“评比、评优”上。简单地鉴定教师的工作,让教师感到被贴上了标签。为此,教师认为工作业绩与学生相关,对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甚至强迫和压制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倾向和恐惧心理。

  四、克服和治理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以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转变与改善教育观念是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自觉摒弃“师本位”思想,树立尊重、理解、接纳的教育观念,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部分是因为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但更多教师是打心底爱学生的,只是由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既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因此,对在职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途径。

  3、在宏观上改变教育环境,积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要提高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鉴定上能突破以往靠成绩单维模式的评优评先,从多方面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加其工作效能感。

  4、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媒体在曝光师源性伤害事件等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要多做正面宣传,加强对舆论宣传的监督控制,形成积极导向。

上一篇:关于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 下一篇:关于“课堂学生爆满”和“课堂学生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