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心理学角度谈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效果(2)
2013-07-02 01:11
导读:2.2 每10分钟讲述一个主题 大脑神经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做事或者听课过程中,大脑的注意力每隔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低潮。此时,需要进行一下放松或
2.2 每10分钟讲述一个主题
大脑神经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做事或者听课过程中,大脑的注意力每隔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低潮。此时,需要进行一下放松或重新提起人们的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每一堂50分钟的课,最好能够分成5个10分钟的主题进行讲授。如果有的主题可能需要超过10分钟的时间,那么在已经讲了10分钟的时候,应该采取某些方法让开始走神的大脑重新兴奋起来。
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将一堂50分钟课的内容分成多个小主题来讲。而每10分钟左右,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通过演示一个动画或者来一段放松的片段,使学生轻松一下后,能够以新的兴奋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2.3 在严谨中引入幽默
大家都知道或能够体会这样一个现象,幽默的教师讲课学生更爱听,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对于某些内容的记忆也更深刻。但是要做到讲课幽默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实践,新教师不太容易做到。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却同样可以达到幽默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内容应保证内容的正确和严谨,这一点对于理工科课程尤其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件中不能有幽默的成分。通过在幻灯中引入夸张或搞笑的动画形象或图片,让深奥的道理在一片笑声中得到很好的形象化诠释,确实会优化课堂的效果。同时,根据2.2节的原则,每当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屏幕上演示幽默东西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重新兴奋起来。即使课件中幽默的成分和课堂内容关系不大,但只要能达到提起学生情绪的目的,也未尝不可。
2.4 体现思考的过程
心研究及笔者教学经验表明,通过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听,学生往往能得到或收获得更多。对于理工科的课程,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一个主要目标。因此,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不应只是像看那样,简单进行信息的轰炸,而应该达到辅助思考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那么在多媒体课件中,如何体现思考的过程呢?首先,幻灯的演示要有缓出设计,而不应该一页内容全部出来。另外,关键的地方应该通过好的动画设计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再通过幻灯给出解决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主动思考,或者是猜测还未演示内容的方式,能够对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就是在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总之,多媒体课件的最终设计原则应是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根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视觉疲劳,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大脑疲劳等问题。而笔者认为,有许多被认为做得好的课件,虽然版面设计很出色,演示效果非常好,但如果从上课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再好的多媒体设计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程中的启发引导,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良好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梅迪纳.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宁如云,蔡玉平.工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几点体会[J].中国技术装备,2010(2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