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2)
2013-07-10 01:01
导读: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二是原因。目前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学生高消费的。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借,也不愿向学校贷款,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三是高校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高校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是教育薄弱和工作有关。有人认为现在高校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和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高校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
三、基本结论与讨论 关于高校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有的主要在高校学生中多进行国情和勤俭节约教育并加强相关的管理;有的认为应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高校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消费与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等知识;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高校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高校学生的消费、消费质量、精神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总之,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21世纪
栋梁的客观需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何勤勇,思想教育应注意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0(3)
[3]胡娟,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