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一、培养坚强品质,不断自我超越。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贫困压力所造成的障碍的重要保证。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应以计划为主,勤工俭学为辅,正视贫困,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各界的帮助,不断调整心态,进行自我规划,以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我。人们常说,逆境能成材。原风是在贫困逆境中,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感受力,当人处于贫困逆境时,资源匣乏,精神压抑,谋求变化的欲望强烈,成材动机强。逆境还可以增强个体的耐挫力,能经得住贫困等失败考验的人,更容易在创造活动中获胜。贫困大学生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善于抑制消极心理情绪,充分调动心理潜能,就能有效地克服贫困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第二、忠诚帮助,实现脱贫。要努力使贫困大学生经济、心理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大学生,我们并不能一味地输血,而应忠诚帮助,使其学会造血,应该让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不要对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偏见,更不能挖苦、打击他们,应给予公平的心理接受力.使其健康成长。
四、恋爱受挫
失恋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希冀甚高,但由于对恋爱缺乏深刻认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缺乏理性,总是一见钟情。不能长远考虑。彼此间缺乏深人了解。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众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往往使大学生的爱情如昙花一现。面对爱神丘比特的刺伤,失恋后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甚至出现自残等变态行为。显示,失恋在所有造成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约占30%。面对部分大学生的盲目恋爱和高频的失恋率所引起的严重心理障碍,应该做到:
第一、深刻认识到没有理性的盲目崇拜所建立的爱情,缺乏必要的基础。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仅凭外表便一见钟情,应认识到外表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德才学识和心灵的契合。盲目从众的心理往往会造成失恋。面对失恋,应建立博大的友谊网络,加深朋友间的交流,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失恋所造成的心理疾患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泄,如果得不到宣泄或者是宣泄不合理,就会带来更大的悲痛,因此合理宣泄是减轻压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同自己亲近、信赖的师长、好友尽情地诉说自己的悲痛,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大哭一场,痛定思痛,化悲痛为力量,以忘我的精神投人到学习或其他的活动中,取得成绩,有效地填补因失恋所造成的心理失衡。第二、学会科学的心理调试,培养耐挫心理。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试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如心理升华法,指面对失恋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应向更为崇高的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心理补偿法:指失恋后,重新树立学习目标,不懈努力,把受挫看成人生的必修课,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恋造成的心理压力,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见解,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适应和改变恶劣的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五、择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政策,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就业模型为双向选择,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新的就业模式对于大部分来讲都存在一个转变观念和有效适应的问题。新时期,市场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注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注重综合素质。大学生作为资源中的“优质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着政府帮助就业的思维模式,从来没有在就业问题上遇到挫折。他们一般都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的心理冲突,使大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在社会、家庭的强大压力下,大学生因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而造成心理压力。在现阶段,社会上还有不正之风,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和学生无助的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没有乐观的态度,专业冷所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也困扰着大学生的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其健康生活。
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应该加强,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是一套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积极思考,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变心理压力为积极动力。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应加强联系,多方沟通,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大学生本人应该正确的自我认识,做好理想与现实情况的心理调节。根据自己的气质、性格特征、职业兴趣以及能力倾向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帮助生就业。高校应把了解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作为必要的工作,列人议事日程,把就业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应鼓励大学生用一定方式进行合理宣泄。第二、学校应组织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大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有效地开发,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择业成功率。新时期,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应消除错误认识,克服心理封闭,加大交流沟通力度。第三、各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自主。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很多,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应加大创业教育,尽早地灌输创业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创业也是就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使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