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浅析网(2)
2013-08-24 01:05
导读:深松,即使用各式专用机疏松深层土壤,破除犁底层,加大土壤中气体和水分上下流通孔隙,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对深松的要求是尽可
深松,即使用各式专用机疏松深层土壤,破除犁底层,加大土壤中气体和水分上下流通孔隙,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对深松的要求是尽可能减少对土壤上下层结构的翻动,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深松的深度不必太深,只要深度大于耕层厚度、能破除犁底层即可,过深其实是一种浪费。另外,深松不必每年进行,提倡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第1年进行普遍深松,其后因不再进行犁耕,不会形成新的犁底层,就不必年年深松。关于深松的间隔年数“隔3~5年进行1次”的说法比较含糊,没有讲清“间隔”的道理和如何确定“年数”。根据国外资料和国内实践研究有关介绍,深松间隔年数应主要根据田间作业的多寡和土壤紧实程度而定,作业多、机具设备对土壤压实明显,致使土壤过于密实时(容重大于1.4~1.5g/cm3),可进行1次深松或浅松,其后再视情况而定。深松过频与深松过深一样,也是一种浪费。
浅松,指耕层内的松土作业,其松土深度不超过耕层厚度。浅松的作用除疏松耕层土壤外,还可除草(利用浅松机的水平翼铲切断草根),是机械除草的主要形式。有些凿式深松机也可加装单层或双层水平翼刀,除草效果也不错。浅旋、浅耙,属播前表土整备耕作,作用主要是碎土、破茬和除草,其要点是“浅”,是表土作业,耕作深度不宜超过5cm。 过深地翻搅,尤其是深旋,不利于保持土层的稳定,容易杀死蚯蚓,破坏土壤的自然恢复能力,还会降低地表的覆盖度,影响保护性耕作的防护耕作的防护效果。可以说,浅旋、浅耙等播前整地作业有浓厚的传统耕作味道,是为常规播种机顺利作业而采取的不得已做法。随着通过性能好的新式免耕播种机的不断出现,旋、耙等播前表土耕作将会逐渐减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对新式免耕播种机的要求,首先是通过性好。能够在秸秆粉碎覆盖、高留茬或整秆立、卧覆盖的地块顺利通过;其次是动土要少,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目前国内开发了一些采用前置带状旋耕装置来破除播种行秸根茬的免耕播种机,使用效果不错,但其带状旋耕的工作宽度和深度差异较大。关于这个宽度,国外有一种说法是“应小于作物行距的1/4”;带状旋耕的深度,应与浅旋5cm以内的要求一致,宜浅不宜深,至于种子的播种深度,可由开沟器保证。
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或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其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并不突出,而控制杂草是主要矛盾。
控制杂草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化学除草,二是机械除草。采用化学除草,首先要针对杂草类别及其不同生理阶段选择除草剂,再选择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喷洒时机,以最低的投入达到高效除草的目的。化学除草搞得好,还可以免除或减少中耕除草作业程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是在解决了化学除草后,保护性耕作才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大范围采用化学除草又会引发出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经验看,一方面是开发或引进新低毒、低残留高效专用除草剂;另一方面是机械除草,利用各种形式的除草机械和表土作业机械切断草根,干扰和抑制杂草的生长,达到控制或清除杂草的目的。美国通过这种措施,使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了2/3,使污染问题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在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合理使用除草剂防治草害,同时重视利用接茬、倒茬等关键时节,利用机械除草手段,抑制和防治草害,降低保护性耕作发生草害的危险。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保护性耕作的判定及实施
综上所述,关于保护性耕作的判定及实施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取消铧式犁耕翻,是保护性耕作的首要特征。②秸秆根茬应覆盖地表,翻埋入土的不属于保护性耕作。③地表覆盖达不到3个“三”(覆盖量30%、覆盖度30%和1/3秆高留茬)就不能算作保护性耕作。④松土深度大于耕层厚度为深松,除在保护性耕作起始年用于破除犁底层外,其后何时深松视需要而定。⑤松土深度小于耕层厚度为浅松,主要用于除草。⑥播前整地等表土作业的深度应控制在5cm以内。⑦保护性耕作应慎用或者不用旋耕机。⑧带状耕作的宽度应小于行距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