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异株克生现象在杂草防治和农业中的应用(3)

2013-08-25 01:02
导读:其作为农使用时,定量施用后,并不一定象除草剂那样随时间的延长浓度呈一定规律的降低,而是处于植物(供体)—土壤—植物(受体)的变化系统中,

  其作为农使用时,定量施用后,并不一定象除草剂那样随时间的延长浓度呈一定规律的降低,而是处于植物(供体)—土壤—植物(受体)的变化系统中,作用对象和浓度在不断调整,对植物影响的系统研究仍是空白。
  3.4异株克生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和检测技术不成熟
  由于异株克生化合物种类繁多,含量甚微,在一个复杂混合群体,如何提取、分离、鉴定和检测的问题同样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必须考虑静态和动态有效性。
  3.5移动方式的多样性
  经化学过程而降解、吸附;经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代谢过程而失去毒性;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或构象的变化。
  3.6安全性
  与其他农药产品一样,异株克生物质同样受到安全性质疑。在开发和使用异株克生物质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异株克生物质可能引发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由于异株克生物质的使用,能否导致杂草抗性的增强;②对野生植物群落和天敌的潜在影响;③使用异株克生物质后,作物的品质及毒性等问题具有不可预知性;④能否产生交互抗性;⑤施用异株克生物质后,其残留浓度对人、畜是否安全。
  
  4对异株克生现象弊端的应对措施
  (1)在把用异株克生化合物作为农药前,先周围的非靶标植物是否对其具有敏感性。因此,同一种异株克生化合物农药并非适用于任何地方。
  (2)针对不同的和不同的植物,调整不同的异株克生化合物浓度。进一步研究植物(供体)—土壤—植物(受体)系统的变化。
  (3)提高异株克生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和检测技术,使之能广泛应用到中去。
  总之,植物之间存在的异株克生效应是非常普遍的。尽管其中的许多机理尚未揭示清楚,但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运用定会产生出极大的和生态效益,为杂草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发展趋势,并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农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为科学务农提供科学依据。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参考文献
  [1] 陈杰,吴志伟.用幼苗生测法测定黑麦中他感化学物质的不同活性[J].浙江化工,2002(1):1-4.
  [2] 房义福,刘元铅,徐迎春,等.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对有害生物的防御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山东科技,1997,(S1):77-79.
  [3] 郭永霞,孔祥清.转基因技术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及展望[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4):3-26
  [4] 黄冬如.异株克生现象在杂草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J].广西植保,2008(21):16-18.
  [5] 李宝平,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运城高专学报,1994(4):23-24.
  [6] 李立新,崔岩,李怀.浅谈森林植物间的异株克生现象[J].防护林科技,2004(5):73-74.
  [7] 李善林,李孙荣.小麦克生物质的提取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力研究[C]∥第五次杂草科学学术会议.昆明:云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8] 李善林,由振国,李孙荣.小麦提取液对反枝苋、繁缕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2):23-28
  [9] 李绍文.生态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 李香菊,李秉华.植物异株克生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1998,2(4):5-8.
  [11] 马永清,韩庆华.不同玉米品种对麦秸覆盖引起的生化他感作用的差异性分析[J].生态农业研究,1993(4):113-172.
  [12] 宋君.杂草间的他感作用[J].生态学杂志,1990,9(6):43-47.
  [13] 王利文,潘志华.农作系统内异株克生现象研究的进展[J].作物杂志,1999,(1):33-39.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4] 周淑清,黄祖杰,阿荣.狼毒异株克生现象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1998(4):52-55.
上一篇:试谈大别山区板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