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网(2)

2013-09-01 01:01
导读:2.5.1砧木种子的催芽、播种及幼苗的培育。先用55℃温水浸种,随时搅拌直至水温接近常温,浸种8~12 h,取出后用毛巾将种子表面黏液擦去,用牙齿或其他

  2.5.1砧木种子的催芽、播种及幼苗的培育。先用55℃温水浸种,随时搅拌直至水温接近常温,浸种8~12 h,取出后用毛巾将种子表面黏液擦去,用牙齿或其他工具将种子脐部轻轻嗑开口,再用湿毛巾将种子包好,放在30~35℃条件下催芽36~48 h,待种子芽长0.2~0.5 cm时即可播种。播种在大棚内进行,将种子播于畦上排放好的营养袋内,每袋1粒。播种时先用竹筷在袋中间插一小孔,小孔深2~3 cm,然后将发芽的种子胚根朝下,种子平放,盖上细土,并立即一次性浇上水,使营养土湿透。畦面上盖上1层农膜,加盖小拱棚,再扣上大棚。砧木种子出苗后,若有些苗的子叶没有脱壳,应进行人工去壳,待苗长到适龄时进行嫁接。
  2.5.2 西瓜种子的催芽及接穗的培育。西瓜种子先用55~60℃温水浸泡15 min,或用1.5%福尔马林浸种0.5 h,然后洗净用温水浸种4 h,取出擦净,将种子均匀地播在育苗盘的河泥沙培养基上,并撒上1层厚约1 cm的河泥沙,并盖上湿毛巾,毛巾上盖严1层农膜保湿,将盘置于30℃的催芽场中,待种子发芽破土后,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继续让其在盘中生长至嫁接适龄期,即可取出转移至大棚内嫁接。
  2.6 适时嫁接 采用插接法,接穗西瓜以2片子叶的合掌期至子叶展开为度,砧木苗以第1片真叶长l~3 cm时为最佳时期。插接要选择大小适宜的砧木,用刀片削除砧木生长点,然后用竹签由芯部插入呈45°的斜楔形孔,深度约1 cm,以不划破外表皮,隐约可见竹签为宜,注意不要插入茎空心处。再取接穗苗,将穗苗用不受枯萎病菌污染的清冷水洗净,在嫁接苗子叶下1.5 cm处用刀片切一楔形面,长度大致与孔的深度相同,然后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签,随即把接穗削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密吻合,同时使砧木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即嫁接完毕。 大学排名
  2.7 嫁接苗的 嫁接完毕后,应将小拱棚和大拱棚扣上,以保湿保温。
  2.7.1 保温。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夜间不低于18℃,超过40℃或低于10℃都会影响成活率。因此,晴天应遮阴防高温(遮阴可用稻草制成草苫盖在大棚上降温),夜间采用覆盖保温。
  2.7.2 保湿。嫁接前苗床应一次性浇透水,要保证棚内相对湿度在95%以上,嫁接完毕用喷雾器喷水增加苗床内湿度,使湿度饱和。大棚和小棚膜要压严压实以防湿度降低,以瓜叶上挂有水珠为宜。如湿度过低,可采用喷雾器向地面、空间喷雾,但在伤口愈合前,勿往苗上浇水,约10 d后嫁接苗长出新叶成活,可直接浇水。
  2.7.3 遮光。嫁接后棚顶用遮盖物覆盖遮光,避免阳光直射。3 d后早晚可去掉遮盖物,以后视苗情逐渐增加透明度,延长透光时间,最后完全撤除遮盖物。
  2.7.4 通风换气。嫁接3 d后,每天可揭开薄膜两头换气 1~2次,5 d后应逐渐增加通风量,通气时间由短到长,10 d后嫁接苗基本成活,可按一般苗床管理,20 d左右可定植。
  2.7.5 摘除砧芽。砧木摘除生长点后,仍有侧芽陆续萌发,要及时抹掉。
  
  参考文献
  
  [1] 满红. 西瓜多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6(11):15.
  [2] 章东方,潘泽义,顾江涛,等. 嫁接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7,24(3):68-69.[3] 吴永堂,彭乃高. 西瓜田间管理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7):35-36.
  [4] 陈舟霞,钱丽芳. 西瓜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8):39.
  [5] 粟周群. 不同种苗结构对西瓜栽培效益的影响[J]. 贵州科学,2005,33(3):36-37.
  [6] 邵宇,罗爱民. 马铃薯-西瓜+玉米+白菜高效栽培模式[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13.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上一篇:论提高种植效益的创新耕作新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