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2)
2013-09-26 01:03
导读:3茶炭疽病 3.1发病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
3茶炭疽病
3.1发病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3.2侵染循环
茶炭疽病的病原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d形成小的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15~30d,此时嫩叶已变为充分展开的成叶。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温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
3.3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雨开始前为防治适期。在新梢一芽一叶期喷防治,可选用50%苯菌灵1 500~2 000倍液,或70%百菌清 1 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4d。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4茶饼病
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此病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且由病芽叶所制茶易碎,茶味苦涩,品质大降。
4.1发病症状
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至红褐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展为直径3~12mm不等的圆形疱斑,背面隆起,表面生灰白色至粉红色的粉霉层,此即为该病病菌子实层,后期粉霉层渐消失,凸起部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具一灰白色晕圈,外观似圆饼,故称为茶饼病。重病叶片疱斑几个至十几个,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嫩梢、叶柄染病亦呈肿胀扭曲,易折断枯死。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加强茶园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苗木检疫,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①加强茶园管理。通过善管肥水、适时适度台刈或修剪、合理采摘、摘除发病枝叶、勤除杂草,以及清理遮荫树和野生茶株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茶园通透性,促新梢生长壮旺,使新梢抽生期避开病害盛发期,或在病嫩梢叶的子实体尚未长出之前被摘下,从而减少再侵染源,减轻发病。②控病。对台刈及修剪后的园圃及时喷药保新梢1~2次;在春茶开摘前和冬季采茶结束后各施药1 次。可选用20%三唑酮+十三吗啉乳油(2.3∶1)3 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 1 000~1 5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注意药剂的轮用与混用。
5参考文献
[1] 田杨东.有机茶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科技,2006(12):75.
[2] 管嫦娥.泾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16-17.
[3] 严华兴.茶树几种病害的防治[J].农药信息,2003(15):30.
[4] 杨发军.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20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