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无籽西瓜栽培技术(2)
2013-11-17 01:40
导读:4.2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阳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结果。种植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品种、土壤肥力水平、整枝方式、水平及栽培目的而定。一般
4.2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阳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结果。种植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品种、土壤肥力水平、整枝方式、水平及栽培目的而定。一般露地栽培比较粗放,应适当稀植,发挥单株个体的作用,以增大果型,达到增产的目的。集约栽培,如小拱棚早熟栽培,则应增大密度,以发挥群体作用。留种栽培,以提高种子产量为目的,则以密植、多果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如“农友新1号”品种露地栽培,栽植7 500~9 750株/hm
2为宜。
4.3定植
定植技术与幼苗成活及生长有直接关系,是保证全苗和齐苗的关键,故应淘汰病苗、弱苗,按幼苗生长分级划片种植。定植技术要领是少损伤根系,土坨与土壤紧密接触,随栽随管,促进幼苗生长。定植后保持地表疏松,有利于发根。在瓜墩附近覆草、覆沙,可以增温保墒,促进幼苗生长。如覆盖地膜,其效果更为显著。
5施肥与灌溉
5.1需肥特点
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基本上与植株干重的增长相一致。三者的比例为3.28∶1∶4.33。发芽期吸肥量少;幼苗期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0.54%;抽蔓期茎叶干重迅速增长,矿质营养吸收相应增加,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4.66%;坐果期、果实生长期吸收量最大,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4.78%,日平均吸收量最高;变瓤期由于基部叶衰老及器官中氮、磷、钾三要素含量降低,使吸收量成为负值。 5.2施肥技术
西瓜需肥量较高,可根据西瓜吸肥规律、土壤的肥力和计划产量来确定施肥量;同时,应考虑到气候条件、品种与植株的状况。根据土壤中原有的营养和各种肥料的当季利有率,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三要素的总需量为:氮165kg/hm
2、磷85.5kg/hm
2、钾165kg/hm
2,折合成硫酸铵825kg/hm
2(尿素360kg/hm
2)、过磷酸钙720 kg/hm
2、硫酸钾330kg/hm
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3追肥
追肥总的原则是轻施提苗肥,巧施出藤肥,重施结果肥。西瓜苗期根系分布范围小,对于深层的迟效肥难以吸收利用,应补施速效肥以促进生长。伸蔓以后,生长速度加快,对养分的需要量增加,此期追肥可促进瓜蔓的生长。结果期由于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可采用根外施肥来补充植株的营养,常用0.2%~0.3%尿素、0.4%~0.5%硫酸钾、0.3%磷酸二氢钾与乐果、托布津等酸性农混用,或1%的过磷酸浸出液与碱性农药混用。根外施肥应严格掌握浓度,同时注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施用。
5.4灌水
山区西瓜栽培以排水为主。前期结合施肥浇稀薄人粪尿。5月中、下旬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植株生长,并易诱发病毒病的发生,应适量浇水以增加土壤湿度和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必要时连浇几次,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果实膨大期正处于梅雨期,仍以排水为主。伏旱期应行沟灌,但水量不应漫过畦面,水在沟中不能停留过长,应在傍晚和清晨地凉水凉时灌水,避免高温伤根。
6植株管理 6.1整枝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双蔓整枝和三蔓整枝。双蔓是留1主1副枝,三蔓是留1主2副枝,其余侧蔓全部摘除。
6.2压蔓
山区土壤湿度大,压蔓易发生烂茎。因此采用理蔓或者铺草的方法,把瓜蔓均匀分布于畦面进而固定下来。
6.3果实管理
当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把他的方向位置理顺摆好,使之能顺利发育膨大。
7坐果与采收
7.1促进坐果
无籽西瓜的雄花不孕,不能用自身的花粉授粉,而必须混植普通西瓜,以提供可孕花粉进行自然授粉或者人工授粉,授粉品种应选择与无籽西瓜皮色不同的品种。授粉品种的配置方法,自然授粉可按比例隔行种植,无籽西瓜与授粉品种的比例是4∶1。授粉品种的生育较早,应比无籽西瓜推迟1周播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7.2采收
无籽西瓜因坐果节位、坐果期不同,果实间成熟度不一,应分次陆续采收,采收的成熟度还应根据情况而定。如当地供应可采9成熟的瓜,于当日或次日供应市场;运销外地的可采收7~8成熟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