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料黄背木耳栽培技术(2)
2014-01-28 01:06
导读:6.2接种 当料袋温度下降至30℃时,要抢温接种,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松扎口的方式,以便为菌丝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快速长满菌袋。 7发菌 首先使培养
6.2接种
当料袋温度下降至30℃时,要抢温接种,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松扎口的方式,以便为菌丝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快速长满菌袋。
7发菌
首先使培养室清洁无污染,接种后7~10d是菌种萌发、定植期,应保持在24℃以上,置于培养架上培养,若室内无搭架,也可把喷洒消毒物的麻袋片铺在地面上,顺码堆放6~8层高。发菌前期气温低,不要随便翻袋。发菌期主要是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管理。将接种后的营养袋分层放入培养室,保持温度20~26℃;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min,30d左右菌丝可长满菌袋。
8出菌管理 8.1棚架的搭建
耳场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在卫生、近水源、不积水、较通风、地势平坦的地方。出耳棚架高2~2.5m,立柱之间一般2m左右,吊袋杆的间距在20~30cm。耳架搭建好后要在架的上面盖遮阳物、稻草、玉米秆均可。周围同样用秸秆遮阳,起保湿透气作用。
8.2开孔催耳
菌丝长满袋后,当气温达18℃以上方可准备户外挂袋,进行开孔催耳管理,开孔前先把菌袋运入搭建好的耳棚内,每袋用刀割“V”形孔12~16个,每排4个,每袋3~4排,“V”形边长3cm、深0.5cm为宜,开孔工具应加强消毒,开口后成排摆放,每排4~6层,保持湿度80%~85%,10~20d长出耳基后,即可挂袋,挂袋时每串可吊6~8袋。排与排之间18~20cm,上层离棚35~50cm,底层离地面10cm以上,人行道宽0.5~1m。
8.3棚内耳袋管理
耳棚内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保证相应的湿度。耳袋上架后要加强水分管理,视天气情况,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5%,每天喷水3~6次,阴雨天气不喷或少喷。②做好温度的调节。黄背木耳子实体虽然在18~32℃均能生长,但24~28℃最适宜,低于18℃生长缓慢,温度经常在30℃以上耳片生长过快,耳片薄且易生杂菌、烂耳。③通风、换气。在高温、高湿的出耳期,要特别注意通气,因此在搭建耳棚的时候要选择较通风的位置。④注意光照。耳棚内要有适当的散射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9采收干制 耳片充分展开、边缘下垂、背面绒毛不明显,表示木耳成熟即可采收。木耳采摘后应干制,可采用日晒,一次性晒干,并置于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