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网(2)
2014-02-02 02:37
导读:3.2.2 优化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
3.2.2 优化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 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 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 但我们可以看到, 在目前的情况下, 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 ②造林规模化; ③造林多样化。
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事实条例。在这一立法宗旨中, 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 第5 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 普遍护林, 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 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 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4.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 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 ①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 ②立法原则的创新; ③在执法方面, 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 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认真加强林地管理, 防止有林地逆转, 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木材制度, 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④在法律责任方面, 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3 月第1 版.
[2] 金瑞林.环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6 月第1 版.
[3] 薛建辉.森林
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年1 月第1 版.
[4] 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 1994 年4 月第1 版.
[5]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 1997 年12 月第1 版.
[6] 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J].2000年10 月第5 期.
[7] 任世福.河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想于措施[J].载于林业经济问题1999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