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皮松塑膜容器袋育苗技术(2)
2014-02-09 01:40
导读:3播种 3.1种子处理 在土壤封冻前,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背荫处挖坑,坑的深度依当地条件而定,以能把温度控制在0~5℃、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播种
3.1种子处理
在土壤封冻前,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背荫处挖坑,坑的深度依当地条件而定,以能把温度控制在0~5℃、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为宜。一般坑深为60~80cm、宽为1m,长度随种子多少而定。为了便于排水,坑底要铺10cm左右的粗沙或砖块。为了病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将精选的种子用质量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或用质量浓度为2%~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后取出,密封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45℃温水浸种,浸种时间以24h为宜。将种、沙按1∶3的体积比混合或分层放入坑内,直至离坑沿20cm左右时,再在上面覆盖间层物和泥土。坑的中间每隔1m距离应设置1个通气孔,并通过撤除或覆盖泥土或浇水来调节坑内温度和湿度。第二年春天播种前1~2d将种子取出,检查发芽情况。如未达到要求的催芽程度,就应放在温暖处催芽,上面盖塑料薄膜,每天翻动2~3次,并少量喷水保持湿润,夜晚在塑料薄膜上覆盖草帘,当有30%的种皮开裂露白时即可播种。
3.2播种时间、方法
多在春季适时早播,早播可使苗木提前木质化,减免日灼害和立枯病的发生。一般以土壤解冻后10d内播种最好(我省南部以3月初至3月中旬,中部和北部以3月底至4月初为宜)。白皮松容器袋育苗采用点播方法,每个容器袋播种1~2粒,播后覆土1.0~1.5cm厚,随即用喷壶喷洒质量浓度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福美钾(代森锰锌、多菌灵)500倍液,用量为6~7kg/m
2(既对土壤起消毒作用,同时也可使土壤与种子密接,有利于种子发芽)。喷药后30min,再喷等量清水1次。最后覆盖树枝、杂草、塑料薄膜等物,用以保持床面湿润。
4幼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1出苗期的看护管理
白皮松幼苗带种壳出土,约需20d左右种壳才能自行脱落。这段时间应注意防止鸟类啄食种壳,可派人看护,也可在步道和床面上撒施毒饵。
4.2喷水
白皮松播种后要保持床面湿润,播种后约30~40d便有种子陆续出土,此时应逐步撤除覆盖物。当苗木出土后要经常喷水,特别是进入6~7月份,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要在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喷水1次。喷水时要做到少量勤喷,高温季节要适当多喷,阴雨天气少喷或不喷,切忌中午高温时喷水。喷水不仅使苗床土壤保持湿润,保证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还可降低地表温度,调节苗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
4.3追肥
追肥是补充苗木养分,改善土壤条件,促进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追肥应少施勤施,以液体速效肥料为主。一般在6~7月间结合喷水追肥2~3次,第一次追施1%的尿素水溶液,以后停止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最好每隔15d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1次。8月份,苗木进入生长后期,应停止追肥。防止秋梢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以便安全越冬。尤其要注意,每次追肥后要用清水喷洒床面、苗叶,以免肥液粘附叶面造成肥害。
4.4病虫害防治、除草及防寒
为了预防白皮松幼苗患猝倒病,从苗木陆续出土时起,每周用质量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和1%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交替进行喷施。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同时用质量浓度为2%~3%的硫酸亚铁或0.5%~1.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床面,喷药后30min再喷1遍清水,冲洗苗木,以免发生药害。拔除的病株应集中烧毁,不得随手丢弃于苗床上,防止病害蔓延。除草应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除草的目的是防止杂草与苗木争肥争水,影响苗木的生长。除草应在浇水后进行。白皮松幼苗抗寒能力较差,为使当年生的白皮松幼苗能安全越冬,于11月中旬浇封冻水,并对白皮松幼苗进行埋土防寒,次年春撤除防寒土后及时浇解冻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移苗定植
白皮松生长缓慢,一年生苗高仅3~6cm,二年生苗带营养土移植,在起苗前2~3d给容器苗喷1次透水,使容器苗吸足水分。起苗时,用平底锹或铲子沿底部将苗木伸入地中的根系铲断,取出苗木,不可用手拔苗。在起苗、运苗及栽植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勿使容器内的土壤散失,移植后容器口与地面平齐,如培育大苗,株行距可为20cm×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