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2)
2014-02-11 02:40
导读: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2、茶叶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
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科技兴茶,是黄冈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黄冈市不仅是湖北产茶大市,也是强市,如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就有一大批理论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
茶学专家,他们常年参与科技扶贫,积极向广大茶农传经送宝,为服务“三农”,发展黄冈茶叶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我院与英山县合作研制的“干峰碧雪”茶获黄冈市第四届名优茶评比一等奖,与麻城市合作研制的“龟山菘萝”有机茶获第五届“中茶杯”特等奖,1995年研制的“春缈”有机茶获第六届“中茶杯”特等奖。通过我们高等院校的科技优势与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的强强联手,走院企合作之路,让我们的“龟山菘萝”、“春缈”等名优茶品牌走出深闺,进行产业化生产,充分发挥品牌的效益,从而引导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质量,提高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上便是我改变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的一点想法,只要政府、高等院校、茶叶龙头企业、茶农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则黄冈茶叶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