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上的应用(2)
2014-05-01 01:17
导读:2.2.3 心肌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Tn)是肌肉组织收缩的调节蛋白,Tn由3个亚单位(TnT、TnI和TnC)组成,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肌肉收缩和舒张中发
2.2.3 心肌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Tn)是肌肉组织收缩的调节蛋白,Tn由3个亚单位(TnT、TnI和TnC)组成,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肌肉收缩和舒张中发挥作用。1987年首先报道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用于诊断AMI。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收缩蛋白,对心肌坏死或损伤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肌钙蛋白Ⅰ(TnI)在心肌中的含量为CK-MB的13倍,且骨骼肌中不表达,所以TnI诊断AMI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
[1、6];cTnT和cTnI是目前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用TnT诊断AMI,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已为公认
[1、2]。资料显示:cTnT血中含量极低,在少量心肌坏死血中浓度可成百倍的快速升高;cTnT在AMI发生后3~4 h血中升高,并能维持10 d或更长时间;cTnI在AMI发生后4 h可测到升高,峰值在14~18 h,血中维持升高5~10 d。
3 心脏标志物的选择 为了正确评价患者AMI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以及判断预后,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阶段、诊断目的,合理使用和认识各种标志物,加以选择是必要的。
3.1 早期标志物 指在症状出现6 h内,血液中升高的标志物。包括有MYO、CK、CK-MB、cTnT、cTnI。MYO在AMI后0.5~2 h可出现增高,为最早出现的标志物;CK、CK-MB在AMI后2~4 h出现升高测定,血清CK-MB是诊断AMI使用得最多的生化指标,但由于横纹肌肉内也有CK-MB来源,如肌病、横纹肌损伤时也可升高,其特异性受到限制
[4];cTnT、cTnI在AMI后3~6 h出现升高。
3.2 中、晚期标志物:指症状发生后2~3 d或更长时间的患者的血液中升高的标志物。包括有:LDH及其同工酶、cTnT、cTnI。LDH及其同工酶维持升高6~10 d;cTnT维持升高10~15 d;cTnI维持升高5~10 d。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3 排除标志物 诊为AMI的患者一般都收入监护病房。误诊的患者会造成浪费和精神负担,排除AMI也非常重要。作为排除标志物的有:MYO和cTnT、cTnI。标志物在症状出现早期为阴性者,一般可排除AMI;症状出现晚期MYO阴性不能排除AMI,在中晚期cTnT、cTnI不升高也不能完全排除AMI,必须结合病情判断。缺血性心脏病发作过程中MYO出现最早,CK-MB次之,cTnI最慢。MYO的心脏特异性虽然不高,但它的阴性结果可用于排除早期急性心梗,这说明了3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7]。
3.4 确诊标志物 指症状出现后6~12 h升高,并能维持异常升高几天,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标志物。cTnT、cTnI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确诊标志物,已成为诊断心肌损害特别是心肌梗死的“金标准”
[1-4]。特别是cTnI对经CK-MB检测漏诊的AMI及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对AMI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也要重要意义
[4]。
4 小结 用于AMI临床检测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应该具有一定的诊断、危险性评价和预后估计的价值。心脏生物标志物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或某些患者盲目住院;有助于避免其它更昂贵的检查,从而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2、3]。由于生物标志物只能反映疾病发展变化复杂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并不能完全替代认真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判断
[2]。
参考文献
[1] 朱卫华,朱增民.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厂矿,2004,17(6):456-457.
[2] 潘柏申.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5,08:124.
[3] 安翠.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检测意义.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00.
[4] 杨旭,陈晓东,丁鸿燕,等.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宁夏医学杂志,2000,22(5): 264-265.
[5] 郑梅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02,30(5):26.
[6] 王敏.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13(1):35.
[7] 郑辉,欧二洪,雷泽洪,等.心脏标志物检测在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中国热带医学, 2005,5(7):1495-1496,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