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2)

2014-05-10 01:02
导读:3防治对策 3.1生物防治 栗园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栗瘿蜂的天敌寄生蜂种类很多,已知有7种。主要寄生蜂为长尾跳小

  
  3防治对策
  
  3.1生物防治
  栗园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栗瘿蜂的天敌寄生蜂种类很多,已知有7种。主要寄生蜂为长尾跳小蜂,营体外寄生,寄生率达60%以上。锥栗树受栗瘿蜂为害的瘤瘿内常有寄生蜂存在,可人工摘取树上的瘤瘿,干燥保存,防止发霉和受热。在政和县于早春3月初装入长15~30cm、宽10~12cm的尼龙纱网内挂于树冠中部内膛,能使田间当年天敌寄生率增加近3倍。此法防治效益显著,既可节约农投入,又可保护生态,使栗果避免农药残留,做到真正的“绿色”。栽培上此时应避免喷药,以防杀伤寄生蜂。此外,招引益鸟入林。在大面积的山地栗园内,设法招引益鸟入林,并杜绝捕杀鸟类的现象,将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3.2防治
  一般年份,在3月中旬及6~7月,分别在成虫羽化盛期为防治适期。发生量大时,应在第1次药后隔7~10d用第2次药。幼虫迅速成长期主要是从树干基部起,呈螺旋状,每隔10cm处用马钉打2~3cm小洞,每株打3~4个小洞,注入40%氧化乐果原液约2mL或40%氧化乐果+20%杀灭菊酯原液按1∶1比例,防治效果显著。成虫羽化盛期喷射90%敌百虫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2 000倍液、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并在成虫脱瘿前喷2次杀螟松800~1 000倍液,杀虫效果可达75.6%~87.2%,且对环境无污染,符合无公害要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注意要交替用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实践证明,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施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3.3人工摘瘿
  在幼龄锥栗园可于5月底前进行人工摘除虫瘿,效果很好。4月底以前,摘下的虫瘿可随手丢于地面,此时锥栗树新梢、叶片都未完成生长,栗林郁闭度不大,瘤瘿还未长大,脱离树枝后很快失去营养、水分供应而干枯,瘤瘿内的幼虫还远未长大,很快失去食物而死亡。5月初以后,此时虫瘿已长大,直径达1cm以上,且锥栗树新梢已抽长,林内已基本郁蔽,瘤瘿离开枝条后,不会短时间内自行干枯,栗瘿蜂在瘤瘿内已进入化蛹期,有的形成雏翅,不用取食,不久即可羽化飞出瘤瘿。因此,摘下的瘤瘿不能随地丢弃,应集中带出园外销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4加强树体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全部瘤瘿和树冠内膛的栗瘿蜂喜欢产卵的弱小枝条,能够明显降低虫口密度;同时,扫除果园地面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能减轻翌年危害,有时可以起到根治作用。
  3.5主干涂白
  冬季刮完树皮刷上白涂剂保护树干,涂白高度在80cm以上,防止越冬幼虫爬上树体上越冬。白涂剂配制:首先用少量的清水将石灰化开,将化开的动物油倒进,石灰水充分搅拌,其次再加水制成石灰乳,最后加入石灰硫磺合剂原液、盐水(水∶盐=18∶1)即成白涂剂。白涂剂要随配随用,不宜存放时间过长。
  3.6实行检疫
  锥栗产业新发展区在引种调苗之前一定要在生长季节进行慎重的考察,严禁到栗瘿蜂危害严重的地区调运苗木或采集穗条,这是保护新发展区锥栗不受栗瘿蜂为害的有效措施。
  3.7选择抗虫品种
  根据对福建8个锥栗当家品种抗性研究发现,抗栗瘿蜂等级为:红紫榛>嫁接茅榛和桐油籽>黄榛和蔓榛>油栗籽>中尖嘴和乌壳长芒。因此,当前生产上适宜推广应用的锥栗优良品种应以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基础,结合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进行筛选。此外,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品种或单株即使置身于栗瘿蜂猖獗发生的环境中,其树上没有或较少发生瘤瘿,如穗榛等,应加以选择,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陈顺立,戴沿海.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2] 江由,江凡,高日霞.锥栗栽培新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孙益知.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4] 吴晖,陈顺立,黄金聪,等.锥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评价[J].福建院学报,2004,24(4):344-348.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5] 周淑琴,许路.丹东地区栗瘿蜂防治[J].北方果树,1996(3):32-33.
  [6] 吴晖,陈顺立,黄金聪,等.抗栗瘿峰优良锥栗品种的初步选择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2):53-56.
  [7] 郭树嘉,刘世儒,宋光彩,等.栗瘿蜂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开发,1991(2):33-35.
  [8] 汤才,袁荣兰,虞国跃,等.抗栗瘿蜂优良板栗品种的选择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2):72-77.
  [9] 石淑英.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1997(5):29-30.
  [10] 郭树嘉,刘世儒.栗瘿峰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1992(5):275-277.
  [11] 刘永生,李顺文,盛继群.栗瘿蜂化学防治方法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0(5):34-35.
  [12] 燕宜章,刘永生,江德安,等.鄂北地区栗瘿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1995(1):5-8.
上一篇:浅谈兴城地区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