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玉林市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2)

2014-07-07 01:15
导读:2.1.3 严格选地,精细整地起畦。最好选择前作为水稻的田块,避免选用茄科 作物 为前作的耕地种植,以减少土壤病菌残留,减轻病害发生。常耕栽培方式

  2.1.3 严格选地,精细整地起畦。最好选择前作为水稻的田块,避免选用茄科作物为前作的耕地种植,以减少土壤病菌残留,减轻病害发生。常耕栽培方式要精细整地,疏通畦沟,确保排灌自如。粘重土壤应在干爽条件下进行整地,以便翻耕、耙碎,并起高畦,以利排水防渍[3]。
  2.1.4种薯晾晒。将处理的切薯晾晒2~5d,尽量使切口变硬形成保护层,以减少或避免土壤内有害生物侵染,降低发病程度。
  2.1.5加强栽培,提高植株抗性。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以提高植株抗性,改良土壤和抑制有害菌在田间活动。一旦发现中心病株,一定要拔除,连同田间病残体清理干净,深埋消灭。及时清除田间地头及田埂边杂草,并将杂草集中沤肥或烧毁,以消灭杂草上的虫卵及病菌。结合中耕培土,阻止病菌渗入块茎,降低薯块发病率。
  2.2防治措施
  2.2.1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田间用黄色粘胶板物理诱杀蚜虫。
  2.2.2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附趋性。在田间悬挂银灰膜或银灰色薄膜条(10~15cm宽)[4],用膜75kg/hm2或用膜条22.5 kg/hm2,驱避蚜虫。
  2.2.3利用糖醋液盆或频振式杀虫灯。在田间设糖醋液盆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减轻虫害程度和减少伤口,从而减少病害侵染途径。
  2.3生物防治措施
  2.3.1应用苦参素。苦参素对蚜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4]。用0.3%苦参素杀虫剂1 000倍液可防治蚜虫。
  2.3.2应用农用抗生素。田间发生环腐病,挖除病株后,用农用链霉素处理病穴,并全田喷洒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防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4化学防治措施
  2.4.1切刀消毒。切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液等浸渍,做到切1块消毒1次。
  2.4.2种薯消毒。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min,或用58%的甲霜灵锰锌或72%霜脲氰•锰锌浸种20min,然后晾干播种;或切薯后晾2~5d,待切口面愈合后,用种薯重量的0.1%~0.2%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
  2.4.3田间施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安泰生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药1次,连续2~3次。病毒病发病早期,用10%吡虫啉粉剂2 000倍液,或0.1%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防止蚜虫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的植病灵1 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3~4次,抑制病害的发展蔓延。早疫病发病初期,用1∶1∶200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连喷2~3次。环腐病发病初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参考文献
  [1] 王炜,周孝评,钱春风,等.主要杂粮病虫害防治路路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王华.陇中地区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08(7):57-58.
  [3] 彭王栋,何立波,翁晓华.惠州冬种马铃薯生产特点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广东科学,2008(10):32-34.
  [4] 侯喜林,昊志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04(1)60-62.
上一篇:苏北盐碱地稻区杂草成因及防控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