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目前我国的新闻娱乐化还处在一个发展期。冒进发展、过分泛滥,导致电视新闻雷同、重复,内容以及形式千篇一律,形成了主持人追求亲民、调侃的风格,新闻内容挖掘奇人奇事,大量使用、动画、电影片断等手段,好像电视新闻娱乐化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其实不然,这只是表象化的娱乐阶段,将目前的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程度当作已经臻于成熟而不再积极创新探索,这只会使新闻娱乐化畸形发展。
(二)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反对非规范运作
电视新闻娱乐化虽然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但是娱乐化之后的新闻仍然属于新闻的范畴,内容上还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形式上要遵循传播规律。首先新闻作品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能出现与党和政府的主流价值形态相悖的言论或者是违法科学规律的常识性错误;另外,娱乐化手段的使用不仅仅为了博大家一笑,也不能为追求自然生动、贴近百姓生活,将过于琐碎的事情全部搬上电视。主持人为了将新闻呈现娱乐的特质,在主持形象、主持风格等方面表现得过于“另类”,就更不可取了。要做到既活泼轻松,又不失严肃庄重,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也很好地起到了宣传作用。 大学排名
(三)坚持适度性原则,反对泛滥成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标准和尺度,新闻的娱乐化同样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信息选择上要有“度”,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信息都可以拿来娱乐,一些严肃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新闻,娱乐功能不能太突出,而其他软性新闻的决策参考度往往不大,往往是对观众生活、工作上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娱乐程度可以加大;在服务对象上要讲究“度”,由于受众的政治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个性的不同,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新闻信息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些受众侧重于理性的思辨,对硬性新闻关注较多,有些受众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更希望看到娱乐化之后的新闻;传播效果也要有“度”,适度的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的前提就是保证新闻事实不偏不倚,不夸张不粗糙,目的就是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经历的人,而且能从中受益,从而实现社会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幸.告别弱智——点击中国电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48.
[2] 湖南卫视网站.
[3] 喻国明.影响力经济——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EB\OL].传媒学术网,2004-03-17.
[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均,译.沈阳:辽宁出版社,2000: 62.
[5]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