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元县以上三表数据显示出,村一级的行政人员的知识水平偏低,私塾出身占绝大多数,而小学、中学学历的比重偏低。但根据《县各级组织纲要》和《选任保甲长办法》,乡政人员必须受训后才能任职。训练所的课程有民权初步、总裁言论、三民主义、公民常识、精神讲话、业务演习、国民兵役、军民合作,以及财政、民政、建设、军事、 教育 、卫生、警察、合作概要等, [i] 凡是有关自治 内容 的无所不包。虽然乡政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短短的几天里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学会那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接触了大量的新东西,与原来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考虑到乡保干部压力重重、“待遇菲薄,觅人不易,自新兵役法公布施行后又未列入缓征范围,是以旧有悬缺无法补足而现任人员亦均纷纷辞职,工作乏人, 影响 进令推行”,为此,大田县政府提出:“依国家总动员法,将合格知识分子予以征用”, [ii] 因此,凡受过新式教育者都有被委任的机会。特别是省政府内迁和厦门失守后,不少行政机关、大中专学校、文化团体等各种机构陆续向永安及其附近的山区疏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大专院校,如苏皖临时 政治 学院、暨南大学、东南联合大学等亦先后迁到福建内地。沿海先进的文化随着省府的内迁而向闽中腹地扩散,广大的闽中乡村社区在这股文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纷纷接受新知识、新文化。在当时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里,不再是私塾里的四书五经,而是公民、国语、 社会 、 自然 、算术、劳作、美术、 英语 、数学、博物、卫生、物理、化学、 体育 、 音乐 等科,完全是新式的教育。我们再来看以下数据:
[i] 三元县干训所受训计划 [z].三明市档案錧82-3-99,1942:72.
[ii] 关于教育经费、地租学租、识字计划大纲 [z].大田县档案馆106-1-29,1935:106.
表 7 的数据表明,有 66% 的保长副保长都是小学、小学同等学历或受过干训班调训过的新式的受教育者,年龄也在 20 - 40 岁之间,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易于政令的推行和地方基层政权的改革。因此可以说,抗战时期省府内迁,民众所受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新的政权体系中担任各种职务。他们已不同于旧的封建士绅,其中许多人从事实业、热心教育和地方公益事业,在地方上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资望,并在地方政局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上两表充分地显示出,年龄在 20 - 50 岁之间的区长区员都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区级行政人员,他们都曾任过或现任行政、教育、军事、社会团体等职。这说明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不仅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生活事务和政治事件感兴趣,而且对他们所在的地区乃至国家的 问题 也表示了强烈的关心,他们的活动和注意力超出了家庭、朋友和家族而扩大到广阔的现实世界。在地方政局中,一方面努力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土豪劣绅作斗争,保护自己和地方的利益,这是政治近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近代化的一种特色。
通过对抗战时期闽中乡村士绅生存状态的 分析 ,我们可知,文化 网络 是地方社会中获取权威和其他利益的源泉, 它之所以是 “ 源泉 ” ,是因为文化网络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占有它意味着获得某种支配权、控制权,说到底,政治权力问题涉及到的是权力的分配,谁掌握着决定权力分配的权势资源,谁就获得权力,谁就获得政治统治。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杜香芹1 王先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