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1)(2)
2015-06-20 01:11
导读:(三)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不仅体现了一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 教育
(三)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不仅体现了一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 教育 水平、道德风貌、精神状态、健康等人文状况,而且还反映着一个社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智力水平。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 发展 ,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还有 社会 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过不断向社区传播 科学 文化知识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来实现。社区文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传播 科技 文化知识、开设服装设计、烹调、缝纫、文艺、健身、机修等
培训班,这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科学和 自然 科学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其在活动中学到各种技能。同时,在社区,各种各样的国家大政方针、 法律 法规的宣传活动和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籍,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砺炼与提升。另外,社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有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总之,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建立社区“理想家园”的社区文化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以科学美好的“理想家园”为目标的。这种“理想家园”包括三项主要 内容 :法制化管理、良好的治安和美好舒适的绿色环境。
1.社区法制化管理以社区文化为背景
要科学地管理社区,既要在社区居民中灌输一种以法制规则为基础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创立一套维护社区稳定发展的道德体系,以营造社区文明环境。
法制化管理对于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法制已经成为 现代 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塑造了现代一大批发达成熟的国际大都市,而且还培育出了有礼貌、讲公德、文化素养较高的大都市公民。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任何法律制度的严峻考验,在于是否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产生社会秩序和精神意义,能否适应特定城市的需求。他认为,只有有了严密的法律,才能产生井然的社会秩序。新加坡正是由于建立了以法治国的方略,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卫生、市政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并且开展了以“忠、孝、仁、义、爱、礼、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教育,将法制宣传与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加坡成为了环境优美、秩序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2.社区文化成为 影响 社区治安的深层次因素
搞好社区治安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群众正常的 学习 、工作和生活秩序,是社区建设的一项
系统工程。除了依靠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外,发挥社区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社区文化是建立社区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约束,有利于减少摩擦、减少犯罪。
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社区责任感是社区成员个人对社区的关心,是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一种心理,它形成社区群众的防范之网。
社区治安主体的构成除了社区成员之外,还包括工厂、学校、机关、商店和各类组织及部门。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合理分工,构成共同的预防系统。那么,是什么将这些人和组织结合在一起,达成共同防范的共识的呢?是社区文化,是社区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对社区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社区文化作为影响社区治安的因素,其作用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绿色文化”打造“绿色社区”
绿色环境是现代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文化”已成为日益成熟的全人类文化。“绿色文化”倡导正确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消费文化。“绿色社区”正是以“绿色文化”为背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基础,来营造以“理想家园”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绿色社区”的主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以人为本”,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其核心内容。将其片面理解为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享乐至上的庸俗狭隘的观念。其结果既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也破坏作为社会的社区生态平衡。因此,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又要关心和营造一个仿造甚至优于自然的社区环境。
同样,社区文化也有利于打造现代“绿色社区”的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社区物业升值和资金投入的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利于社区长期发展的,展示未来和希望的生活模式;它以适度的消费文化观念指导社区对土地、水、人文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消费的重点。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是我们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
随着我国 经济 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一是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这也是 目前 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四是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五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很好地建设我国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方方面面,这里只是试图从总体上探讨社区文化的建设方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把握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立社区群众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社区内的广大居民群众,这是今后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是要把对“人——社区群众”的整体塑造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求问题,致力于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各项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生活的各项管理制度;四是确定判断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好坏的客观标准,那就是社区居民群众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检验,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性原则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因此,发展社区文化必须使各种文化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而不是偏废某一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文化相对于经济、 政治 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告诉我们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融合性原则。对于我国社区文化的融合性原则而言,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在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力”意识。这里的“社区文化力”特指通过文化建设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它包括社区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也包括社区文化对社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 网络 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的特色意识。强调特色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和组织团体的意愿、利益,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赋予远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才富有个性。
(三)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1.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以社区基层文化站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2.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
电影产品业、广告业、 旅游 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3.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
4.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
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5.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 参考 文献 】
[1] 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 艺术 出版社,1994.
[2] 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7,(9).
[3] 仍是竞争中的强者[J].世界箴言,1990,(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