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1)(2)

2015-06-20 01:12
导读:所以,在浩渺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最关键的并不在于 网络 提供了什么,而在于你选择什么。在互联网络的信息海洋中,不懂得选择就意味着“自我”的迷

  所以,在浩渺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最关键的并不在于 网络 提供了什么,而在于你选择什么。在互联网络的信息海洋中,不懂得选择就意味着“自我”的迷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做信息的主人。要在信息海洋中坚持“按需取用、适量获取”的原则,做到让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为我所用,避免因信息超载而造成信息沉溺。
  3.强化自我约束,控制上网时间
  尽管在电脑和互联网络上花费的时间的长短,并不能被视为判定一个人沉溺与否的标准,而且,长时间地操作电脑和上网浏览,也并不必然会导致网络沉溺,但可以肯定,时间因素作为一种“量的积累”,也的确是网络沉溺得以生成的必要前提。所以,从时间因素入手,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藉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对电脑操作者和网络使用者的生活有所助益。在此,我们提出定时原则和限时原则。所谓定时原则,就是根据工作和 学习 的需要,有计划地给电脑操作和上网分配固定的时间。它主要适用于那些行为者出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必须要每天都面对和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情况;所谓限时原则,就是人为地预先规定好电脑操作和上网的时间,一旦超过预定的时间限度,则强制性地离开电脑和网络。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那些行为者在工作和学习活动之外使用电脑和上网,行为活动很难受计划的约束而没什么 规律 的情况。这样做,会有助于形成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良好习惯。
  4.强化健康保健意识
  首先,要 科学 地安排时间,做到有节制地使用电脑和上网。不要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地连续操作;实在出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不能回避的,也要注意穿插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或者进行一些 体育 锻炼,让机体有时间得以恢复和休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其次,要听从专家的建议,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健康保健的科学常识,保持行为活动的科学性。比如,在电脑面前,要保持舒适的坐姿;在等待网页 内容 时,适当地调整一下身体的姿势;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紧握鼠标或者把双手放在键盘上;上网时定期离开电脑休息活动一下;定期做眼保健操,对手部、腕部和颈部进行按摩等。
  另外,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定期的健康检查。饮食方面,要注意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平时还要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以防止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除此之外,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自我心理测定,及早发现病患,及早予以诊治。
  在心理健康方面,首先要注意适当地离开电脑和互联网络,多多地回归到现实的 社会 生活中间,不要太多地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在遭遇挫折或不幸的时候,应当向周围的人寻求现实的帮助,而不应仅仅是躲避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找寻解脱的办法;对网上的各类新奇的信息和另类的刺激和体验,要抱定适可而止的信条,不要走入恶性循环的误区;一旦发现有情绪低沉、喜怒无常或失眠健忘等心理疾病的前期症状出现,应尽早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断和 治疗 。
  5.动员社会的力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网络沉溺的出现,固然有行为者个体的原因,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外在因素,对于网络沉溺的生成,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的负面 影响 ,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当前急需解决的 问题 ,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管理,以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
  互联网络开放和宽松的信息环境,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失控”的危险。在互联网上,传统媒体上能够奏效的那些信息管制手段,变得不再那么有效。发送到网上进行传播的各类信息,失去了“过滤”的屏障,导致网络上冗余信息和有害信息泛滥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固然要靠网民自身的自律和自觉,但如果不从信息的流通环节(即网络信息的上传与传播环节)上采取得力的措施,恐怕还不能很好地奏效。
  我们认为,网络空间不应当变成一片因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的“蛮荒之地”,而应当成为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传播社会文明的一片“净土”和“乐土”。从全球协作入手,通过 法律 的途径,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是虚拟的网上社会真正实现有序 发展 的必要条件,也是防范网络信息沉溺的有效手段之一。
  其次,要加强对网站、网吧等网络服务机构的运作管理,形成良好的外围环境。
  一些游戏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网民,往往会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加以促销,这些环环相扣的促销措施,如同迷宫一般,紧紧地将网络游戏爱好者笼络在自己的网站经营中,至于他们是否因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损害健康,网站经营者们是不予考虑的;同样,那些提供和出售色情信息的网站,更不会关心这类信息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至于那些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也只是为了获得好的经营效果,为了多盈利,而为那些自控力差的网络痴迷者提供吃饭、住宿、赊帐、保密等“配套服务”,吸引青少年儿童留恋于空气污浊的网吧里面,赚取大把大把的黑心钱。对此,有关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和规范,以增强这些经营机构的自律意识,提升它们的经营品质。
  再次,要加强网络文明的宣传 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有效监护和正确引导。
  网民是网络空间社会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着网络空间的安宁与否和网上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对广大网民进行网络文明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做文明网民的理念,对提高网民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网络道德素质,是很关键的。
  对于那些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自我控制能力又略显欠缺的青少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等特殊群体,家庭和学校应当肩负起监护、教育和引导的责任,既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和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络,又要帮助他们避免网络沉溺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条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
上一篇: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