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代沟的特征与解决问题的对策(1)(2)
2015-07-19 01:09
导读:首先是缺乏传承。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缺乏传承,打比方说就是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及时地、完全地传播给下一代,下一代没有及时地、完全地继承
首先是缺乏传承。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缺乏传承,打比方说就是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及时地、完全地传播给下一代,下一代没有及时地、完全地继承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当然传承关系远远不止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传承这一种,还有隔代传承、同代等。传承主要传承的也是内涵而不时外延。没有传承,使得存在差异的彼此双方互不了解,从而造成了隔阂。这种隔阂进一步造成冲突,为代沟产生造成了可能性。
其次是缺乏更新。更新就是在自己原有的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本身的思想和观念要推动至少要不阻碍 社会 发展 。缺乏更新就是存在旧思想、旧观念的一方固执己见,不愿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使自己从根本上落后于甚至于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更进一步考查,造成缺乏传承和更新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交流困难和交流滞后。交流是根本上没有交流或交流太少,交流困难是没有正常或流畅的交流,交流滞后是指交流的进行落后于代沟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代群与代群之间没有时间去进行交流,这就是社会越社发展代沟越严重的结症
2、缺乏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
在此,将交往规则定义为所有能从行为上对人起规范和限制作用的条文和习惯。如法令制度、行为准则,小到家规,班级的班规。
为什么交往规则会引起代沟呢?因为交往规则规范和限制的是现实的人的行为,既有现实性又有普遍性。而交往规则一般都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形成的,而且免不了带上规则制定人的个人色彩,既有局限性又有滞后性。事实上就难免会出现交往规则与现实行为的冲突。
一个国家的 法律 、 政治 制度对一个国家的代沟现象有很大的 影响 ,尤其是涉及到代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如养老制度、赡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等等。如: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国有 企业 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筹措制度,即从正在工作的职工手里筹集资金,转而又发给已退休的老工人,这就造成了“我付钱为他人养老”的一种假象,这种假象引起的心理作用极不利于代际关系的处理。这是法令制度导致代际关系的典型例子。法令制度是要在比较广泛的地域实用的,很容易引起比较普遍的代际关系 问题 。这种来自制度因素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强迫性,但是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慎之又慎,全面考虑,就尽可能杜绝来自制度方面的代际关系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再比如,我国长期以来认为对父母言听计从是丢父母的最大尊重,即所谓的“三孝不如一顺”。这种观念在老一辈那里已经根深蒂固,并且他们还要一次作为下一代人的交往规则。而年轻一代普遍认为提供给老一辈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这种矛盾又是造成代沟的一个实际原因。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等。相对于制度而言,这类代际关系问题不那么具有强迫性,但是解决起来却比较的难,因为观念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一旦形成就比较的稳定,影响久远,观念的改变也很难实现。
笔者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还发现,某校的老师诉苦说,他们用同样的 方法 管理班级,以前能管理得很好,能管理出优秀班级,而现在却管理得一塌糊涂,于是他们就说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而学生则说,现在 时代 不同了,老师还以老方法管理他们,他们当然不愿意。这种问题初步看来只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班级的纪律问题,实则是一个代际关系问题,而问题就出在交往规则不同上。调查中同时也发现,这种问题多出现在年老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越是年轻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这种问题就越少,这不正说明了问题的所在么?
3、环境因素。
不少人就纳闷,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代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城市的代沟现象要比 农村 的严重。其实就是一个环境问题。
首先从生活条件来说。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但是生活的周围都是一些冷冰冰的东西。住的是钢筋混凝土加钢丝网防盗门的高层建筑,这固然安全,但是也太封闭了,极大地阻碍了交往。电气化给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人失去了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人其实是处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儿子给老人买电视、买洗衣机、买什么机等,老人的生活是方便了,但是见儿子的机会也少了,因为电器使老人的生活简便,使得老人基本能自理,儿女管得也少了,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有时一家人虽然在一起看电视,但都闭口不言,看完电视各自回房,有些条件更好的家庭干脆每个房间一台电视,干脆不在一起看。在这种生活条件中,别说邻居交流不容易,就是家庭成员也极其缺乏交流,这就难免会出 现代 沟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其次从社区环境来说。城市里的代沟比农村更严重是因为城市社环境更容易产生代际隔阂。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强度,迫于生计,城市里的年轻人不得不一门心思地工作,否则竞争不过人家,就会失业,就会难以维持生计。而且,除非你是老板,否则时间根本不是自己安排,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而工作越忙,在家的时间就越少。这一切使得家的观念本已淡薄的城市年轻人更加没有家的感觉。而城市的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则几乎完全处于空闲状态,时间特别多,特别无聊,就更加希望有人陪。这“南辕北辙”似的矛盾能不产生代沟?而农村则不同,农民劳动虽然很累,但是完全是自己安排自己,家的观念也比城市的人要强得多。而且农民无所谓退休不退休,只要无病,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在一起劳动,这一方面减少年轻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不至于使老年人无所事事而无聊,并且在劳动中加深了不同代人之间的交流,加深了感情。从各方面考虑,所以农村的代沟现象比城市轻。
引起代沟问题的原因的复杂化,还在于以上几三方面的原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城市和农村为例。由于农村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所以农村的思想和观念的更替也不那么快,又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农村比城市更容易交流;在交往中,由于农村人比较纯朴,比较注意他的感受,这使得农村的交往规则比城市也容易趋于一致。一方面是思想和观念更新不那么频繁,一方面又由于交流容易而有利于思想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交往规则也趋于一致,在这各方面因素一起作用下,就使地农村的代沟比城市要轻。
(三) 代际关系的复杂化。
代际关系是代沟的具体表现,代沟的现状如何,都是通过代际关系一一表现出来。所以,代沟现象的复杂化,也体现在代际关系的复杂化上。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由于以前在 研究 代购时,只看到简单的代际关系,或代际关系当时确实还很简单,所以对代际关系 内容 进行的概括覆盖面狭窄。如由吴方桐主编由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1996年6月)对代际关系的内容是这样概括的:代际关系是指一个世代的成员同他们上下各个世代成员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这里,就把代际关系简单地概括为代群之间的直接关系。如果我们稍微仔细的研究一下,就发现,其实代际关系不仅包括代群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有代群之间的间接关系。这就是代际关系复杂化的一个体现。原因就在于,其一,因为有间接代沟的存在;其二,代群与代群之间的交往不仅有直接交往,还有间接交往,当代群与代群直接交往的发生的代际关系是直接代际关系,如不同代的人面对面的交谈,讨论问题等;当代群与代群间接交往时发生的代际关系称间接代际关系,如中年人与老年人形成的代沟同青年人与老年人形成的代沟,这代沟与代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代沟,这反映了不同代群对同一代群的态度,而这种代际关系则表现为间接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复杂化的另一个体现是,代群与代群之间既相趋合、相协调又相背离。代购存在的双方,首先都有一种向对方趋合试图与对方协调的要求,以求能容入对方,与对方相处和谐。正由于此,使得代沟问题始终不至于太严重,不至于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或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失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双方又确实是独立的,是相互排斥的,正是在这种独立和排斥中不同代群显示自己的存在和突出自己的作用。要处理好代际关系,固然千万不可向相互背离而努力,但是要达到代群之间完全的协调与融合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相互协调与相互背离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将代际关系重新概括如下:代际关系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的行为、思想和观念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表现出来的既相认可又相背离的趋势和过程。
代际关系的复杂化具体地可以从代际关系的分类表现出来,在前面我们按什么标准对代沟现象进行过分类,在这里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对代际关系问题进行一一分类。在此就不重复论述了。
三、激化。
代沟的激化我们可以归纳为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说,代沟的激化表现为代沟的分离更加频繁、更快;从质上说,代沟的后果更加严重,或者说恶化。
(一) 量的激化。
匈牙利社会学家曼海姆当时发现的是代与代之间的人大约以30年为一个阶段,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代单位。也就是说,在年龄相差30岁左右的人才存在明显的代沟。但是我们就现在的情况看,代沟存在的代群之间的年龄差距一般在10岁左右,也就是说相差10岁左右的人就存在代沟问题。以30年与10年相比,代沟分离的频率明显加快。原因就在于(如上所说)社会发展加快了,观念的更新频率加快了。每代人有自己的观念,这观念本身就带有排它性,就算愿意更新自己的观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而观念更新频率的加快,使得本身难以改变的观念层次的东西,在时间上也得不到更多的时间去更改,就容易出现代沟,加快了代沟的分离。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将来代沟分裂的频率会更快。
与社会老龄化相联系的代沟量的激化,就表现在社会老年年龄阶段的人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之间矛盾的增多。以前存在代沟问题,或许是以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人数占多数,而倾向于年轻人和中年人,使年轻人和中年人的问题显得突出;而今,老年人口的增多,代沟问题就倾向于老年人,使老年人问题变得突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质的激化。
从总的方面说,我们可以把代沟性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观念,不同思想,不同行为发生冲突后,不能正确处理问题而引起的代沟;一种是不同代群对待同一种思想,同一种行为,同一种行为有不同的看法而发生冲突,从而引起的代沟。社会转型时期,前者多表现为传统人与现代人的代沟,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代沟,中年人与老年人的代沟;后者多表现为对待同一事物时,老年人与青年人,中年人与老年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代沟性质就是“群不合”与“不合群”。“群不合”就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缺乏认同感,不能正常的交流,各为阵营各自独立,甚至导致直接的利益争夺和冲突。如当今的多数年青人不愿与老人一同居住,原因就是因为慊老年人脾气古怪,吃、穿、住、用、行等生活习惯与自己不一样,由此而选择小家庭的生活方式;还有些老年人尽管希望有年青人陪伴自己,但怪年青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太吵太闹而打破自己的生活节奏,无奈之下故而选择独居。“不合群”则表现为个别人因受到的文化观念熏陶不同而独立或孤立与同代人之外,与同代人发生冲突与对抗。“不合群”现象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孤癖症”,其实“孤癖症”与“不合群”是完全不同的,“孤癖症”是根本上与周围的人沟通障碍,而“不合群”的人虽然不能与同代人很好相处却能与其他代的人友好相处。如某老年人与自己同代的老年人“不合群”,却发现其与年轻人或中年人能很好的相处。
代沟也可以说就是社会文化的断层。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要通过交流来实现的。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两种,一种是书籍,另一种便是人,所以与传统文化交流就分与人交流与书籍交流两方式。而与人交流比与书籍交流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为人不仅既可包容书籍的内容,又可包容书籍中没有的东西,而且在时间上要比书籍信息更替要准,要快,更具体。如果出现代沟的话,代与代之间缺乏交流,使文化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交流到下一代,甚至完全断绝了交流,难免就会产生文化的断继现象,青黄不接。象我国当今的文化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一辈的文学家们都相继而去,而青年一辈能起代表的人物几乎没有,青黄不接。原因就归结在代沟上。我们前辈的文学家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文学色彩多半呈革命性,而这种革命的熏陶在年轻一代找不到,他们出生和成长于和平时代,追求一种与以前不同的叛逆。而二者之间又缺乏交流,没有互相及时弥合代沟带来的裂缝,而是相互分离越来越远。而与年轻人失去了老一辈的指导和扶持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无奈之中,从而迷失了方向,为追求个人的个性而失去了时代的个性,从而很难树立起代表形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是从性质上说代沟带来的并非都是不良的后果,还要看代沟的原因出现在哪一方面。比如,如果要是年轻人能很好地尊重老年人,能接受并更新老年人的思想、行为和观念,而是老年人自己太固执,不能很好地接受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和观念并进行更新,或者完全做不到,由此而造成的代沟并不会给现实带来多大的问题。
解决代沟问题的对策
解决好代购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代际关系。处理好代际关系就是弥合代沟所带来的代际之间的感情差异,使双方相互认同,友好相处,实现代际认可。处理好代际关系就是弥合代沟所带来的代沟现象,实现代际认可。代沟的出现是正常的、合乎 规律 的,因而代沟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应多协调代际之间的矛盾,多进行代际冲突沟通,尽量避免客观现象即代沟的存在由于主观处理不当带来的情感裂缝。社会转型时期之所以对代沟问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弥合代际冲突,实现代际认可。
解决好代沟问题,我们要从认识上和实践上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观念上
从认识态度来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应该认识到事物出现新陈代谢是很正常的事,在新陈代谢中 自然 也会出现明显的断继现象,故而,代沟的出现完全是正常的,完全符合自然和社会发现的规律。
面对代沟,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要客观全面地对待。一方面要看到代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不进步或进步很慢就不会产生代沟。比如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发展很慢,多少代人的生活经历几乎都是一样的,代沟就少。由此也可看出城市代沟比农村代沟要严重的原因,因为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时代更新要快,从而造成观念的更新更快更频繁。代沟小并不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代沟也回引起文化传递的中断,影响保留和发扬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其不利的一面。故而对代沟问题不应逃避,更不能恶意地激化,应努力处理好代际关系。虽然我们无法消除代沟,但我们可以尽力消除代沟出现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代沟的积极作用。
从认识上解决好代沟问题,还要求每一代人都要正确地认识人生,人不能永远年轻,老了之后更不能返老还童,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规律。年轻不是完美,年老不完全是丑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年轻也并不一定表现在年龄和生理功能之上,代沟是一种观念,年轻更重要的也是一种心态。岁月可以在人的额头上刻下皱纹,但无法在心上留下丝毫痕迹,只要心态不老,保持活力,人永远是年轻的。
二、从实践上。
从实践来说,当代沟出现时,我们应该采取面对而不是逃避。比如,代沟存在的双方应主动接触对方,加深交流,和家中的老人一同居住。在调查中发现,从年轻人方面来说,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的人占80%,能友好、平等对待老人的占85%;从老年人方面来看,愿意与年轻人一起居住和能友好、平等对待年轻人的比例更高。另外,有一部分老年人,想和后辈住在一起,但是后辈不愿与他们住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愿意选择住在后辈的附近。
要实现代际认可或要想实现代际认可,必须从几方面努力:
从大范围来讲,鉴于造成代沟的原因就是缺乏思想、行为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缺乏共同的或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缺乏良好的环境。要实现代际认可就要做好思想、行为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要完善制度,要改善环境,从大局上营造有利于代际认可的氛围。这既为代际认可提供必要的前提,也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这就要求每一代人要面向现实,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上真正恰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只有在实践中,不同代的人才能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看清别人和认识自己;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体现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并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观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融入环境;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形成现实的、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有了大前提之后,还要注意几个小问题。
1、相互理解。有人仅把了解当成理解,其实,我以为代与代之间不是缺乏了解,其实了解得很,缺乏的是理解。了解仅满足于知道是怎么样的,而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样的,还要做到容忍对方是什么样的。当代际存在分歧时,不同代的人首先应该能理解对方,即了解和容忍对方有与自己不同的分歧。特别是年青人要正确对待老年人的特点,要理解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可求全责备。
2、相互尊重。老者倚老卖老,少者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谁,自然无法处理好代际关系。代与代之间应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老年人要尊重青年人的血气方刚,青年人也应尊重老年人的人生经验。切不可一方认为另一方浅薄,另一方认为一方顽固。
3、接纳与谦让。存在意见分歧时,两代人不要以自己定对错,应虑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接纳对方的意见。实在接纳不了对方的意见时,就应采取谦让的态度。切不可夜郎自大,不顾对方的感受,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要牺牲他人的原则之上。接纳和谦让是人的美德,不仅在处理代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是极有益的。
4、相互折衷。各代人都要求同存异,互补而不要互克,相互折衷。比如,青年人往往更强调实惠(物质),老年人则更强调理想价值(精神),那么,能否在实惠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呢?在自己的世界里给别人留一点空间,在别人的世界里也给自己争点余地。
最后,要实现代际认可, 教育 界也有大文章可做。教育是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成了终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教育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很好地把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向下一代传播,发挥好媒介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尊老爱幼的教育,更要明确什么才是符合现实的尊老爱幼。在教育过程中,要使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心 理学 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以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代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由此,由代沟而引起诸多社会问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带来的诸多问题,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现象、原因和工作的烦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然后积极努力,发动社会所有的积极因素,去解决代沟及其相关问题。
当前正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研究代沟 问题的关键时刻。之所以说关键,是因为,第一我们已经面临着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马上解决好代沟问题;第二代沟问题的影响力太大,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建设的全局,阻碍社会的现代化和 经济 发展;第三是因为代沟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实现的,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总而言之,代沟问题的研究是社会转型的当务之急,代沟及其相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代沟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