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首先,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GIS 在 社会 领域中的 应用 (I Heywood , 1990)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探讨基于公众参与信息平台的建设 问题 。学者们认为“传统的 GIS 是一种自上而下、理性的、技术性的工具” (Aitken & Michel , 1995) ,如果一直沿用这种纯粹技术性的工具,将面临如 20 世纪 70 年代大型城市模型一样的失败。因此,不应仅仅将 GIS 作为一种“基于事实” ( f act b ased) 的用于描述简单事实的规划手段,而应作为一种获取当地知识和与居民进行观点交流的感知 分析 工具 (Thurstain-Goodwin , M.& Batty , S. , 1998)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一方面,产生了倡导公众参与的 GIS ,如 Emily Talen 提倡构建一种“自下而上”的 GIS 平台,让公众通过 GIS 参与设计他们周边的环境。这与认知图的思想相类似,即通过 GIS 工具,获取来自设计地点的居民对邻里、社区的感知、评价、描述或规划等“知识”,并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 (Emily Talen , 2000) 。 Harris 和 Weine(1998) 则探讨了公共参与的决策支持系统 (PPGIS : public particip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从社会和 政治 的层面进一步探讨了信息的安全问题、可获取性和信息“鸿沟”带来的公众参与的公平性等社会和政治问题,以及基于社区活动的公众参与 GIS 。然而, Craig(1998) 认为,不同的政治背景,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相应的技术实施手段也将有所区别。另一方面,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Group-SDSS : Group-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Alan M. MacEachren , 2000) 。
其次,也有学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益与费用问题 (Obermeyer N.J. , 1999) 和数据共享问题等。正如 Kottman 所说:“我们拥有大量的数据,但我们的信息却是匮乏的……我们能够共享图片,但却共享不了地理信息。”另外, D Q Nghi 等人也开始关注如何整合与共享与土地利用有关的信息。
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相关信息技术的 发展 , 研究 了不同信息工具相互关联,共同为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提供服务的手段,如 WebGIS 、组件 GIS 、三维 GIS 和移动 GIS ,多媒体系统和 网络 技术支持下的桌面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等 (Schahram Dustdar and Reinhold Hube , 1998) 。
2.4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相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本节 ① 采用“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三个关键词,对国内外相关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发现,国内相关论文以硕士论文为主,而博士论文相对较少, ( 博士论文只有硕士论文的 1/5 左右 ) ,而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设计与 理论 、人文地 理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 计算 机应用和管理 ( 包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 等,既有技术层面上的探讨,也有理论上的研究。国外的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分布情况则相反,以博士论文为主,反过来,相关博士论文约是硕士论文的 4 倍。其中,技术手段的探讨、应用的分析和管理的研究等比例大致为 3 ∶ 1 ∶ 1 。早在 1949 年,哈佛大学的 BRANCH , MELVILLE C. , JR(1949) 就已经探讨了城市规划和研究中的航空摄影问题,另一篇较早的论文是 1967 年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 KRAEMER , KENNETH LEO(1967) 所写的关于“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和城市信息系统”的博士论文。相比而言,探讨应用和管理方面的论文则相对出现得比较晚,大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这也在某种层面上表明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中的技术研究先行,应用领域跟进的客观 规律 。
3、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实践
在实践方面,近年来信息管理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日常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在 GIS 的辅助下,图形及其相关属性的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陈燕申 (1995) 将计算机技术在规划界的应用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 1979 年~ 1982 年的准备阶段, 1982 年~ 1987 年的发展阶段, 1987 年~ 1990 年的巩固与反思阶段和 1990 年以后的大发展阶段等。然而,大发展的同时,国外也有学者开始关注 GIS 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投入与效益问题,认为 目前 一些政府机构花费了大量的经费建设 GIS ,却很难真正派上用场 (Hiroyuki Kohsaka , 2000) 。 GIS 在应用的方面局限性也很大,如 GIS 在英国的规划管理工作中虽然普及程度相当高,但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基本层次上,包括制图和规划审批等方面。并且学者们认为 GIS 应用的成功关键在于管理方面,而并不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 ( 周, 2001) ;在日本, GIS 代理机构商会 (GIS-related Ministries and Agencies Liaison Conference) 在 1997 年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 3 128 个市政部门中有 455 个部门 (14.3 % ) 使用了 GIS 进行辅助管理,加上计划使用的部门,总共有 33.9 %的部门使用和将要使用 GIS 。可见, GIS 在日本的市政部门中普遍被使用,其主要的用途见表 3 。但是,其应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 1994 年 8 月~ 1997 年 2 月的情况可见,两年半的时间里,由于价格昂贵、成本较高、使用局限和空间数据更新困难等原因,只有 62 %的部门在坚持使用。
在国内,信息技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较早的如广州于 1984 年底,开展了规划区 820 km 2 的航空遥感综合调查, 1987 年成立了“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核心技术研究、数据库建设、专项规划管理系统的研发等 ( 戴逢等, 2006) ;北京市也于 1983 年开始开展了“北京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应用 (1983 , 1-1986 , 8) ”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 ( 陈燕申, 1995) 。之后, 1987 年 7 月,当时的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部在昆明召开了 中国 城市规划界第一次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性的会议“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交流会”,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发展 ( 宋小冬, 1999) 。 20 世纪 90 年代是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大发展阶段,各大城市纷纷建设自己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和对系统框架设计的考虑不周,以及管理上的原因等,造成了浪费,主要体现在数据无法共享、使用面窄、办文系统与图形系统无法关联、数据不精确而作废等方面。于是,标准化问题 ( 阎正等, 1998) 受到了重视,各地也相继制定了各自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如广东省制定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等 ( 广东省建设厅, 2004) ;数据共享与信息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关注 ( 汪祖进, 2002)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系统建设者也在探讨 GIS 、 MIS 和 CAD 等技术集成,研究集规划设计、辅助审批和规划图形建库一体化的 电子 报批理念等 ( 丁建伟,等, 2001) ;探讨数据共享问题和数据的产权问题等深层次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信息网站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如 2000 年开通的“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广州市的“规划在线”网站及各地的相关规划网站等。
4、小结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正在 现代 城市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及时跟进技术发展,并充分结合管理需求,建设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包括社会、 经济 发展和制度创新的“有人的”信息系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利用管理信息,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并推动理论的发展,将是未来信息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
[注 释]
①本节的原始信息来源: UMI PQDD国际学位论文数据库(http://wwwlib.global.umi.com/dissertations/search),该数据库收录了欧美1 000余所大学文、理、农、工、医等领域的150万博士、硕士论文,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http://202.116.64.97:85),该数据库收录了1977年至今2005年我国近500家学位授予单位的硕士、博士论文全文42多万册。
[ 参考 文献 ]
[1]PeterHall著,洪 强译.美国城市规划八十年回顾[J]. 国外城市规划,1991,(1).
[2]约翰.M.利维著.孙景秋译,杨吾扬校.现代城市规划 [J].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8-81,140- 147.
[3]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 交通 需求关系[J]. 地理学报. 2005,(1).
[4]Batty and Xie, Y.C.From cells t o c 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1994,Vol.21,31- 48.
[5]韩笋生.GIS在国外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国外城市规 划,2001,(1).
[6]I Heywood.Geographic i nformation s ystem i n t he s ocial s cienc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0,(7).
[7]Aitken,S.C.Michel,S.M..Who contrives t he “real” i n GIS?Geographic i nformation, p lan- ning and c ritical t heory[J].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1995,(1):17- 29.
[8]Thurstain-Goodwin, M.,Batty,S..GIS and t own c entres :Exploratory e nvironments i nvolving e xperts a nd u sers[J].Built Environment, 1998,(1):43-56.
[9]Emily Talen.Bottom-up GIS :A n ew t ool f or i ndi- vidual and g roup e xpression i n p articipatory p lann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Chicago;Summer 2000.
[10]Alan M. MacEachren. Cartography and GIS : f a- cilitating c ollaboration[J].Progress in Hu- man Geography.2000,(3):445-456.
[11]Obermeyer N.J.,Measur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GIS[M].In:Longley P.A.,Goodchild M.F.,Maguire D.J.and Rhind D.W.(eds),Geo 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9,Vol.2 : Management Issues and Applications,Sec.Ed., pp.601-610. Wiley, New York.1999.
[12]D Q Nghi,H D Kammeier.Balancing d ata i nte gration n eeds i n u rban p lanning[J].Cities, 2001,(2):61-79.
[13]Schahram Dustdar and Reinhold Hube.Group Decision Making on Urban Planning Using Desk top Multimedia Conferencing[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1998,(1):33-46.
[14]陈燕申,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 历史 回顾与 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3):22-30.
[15]周 .GIS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及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 应用[J].国外城市规划,2001,(3).
[16]Hiroyuki Kohsaka. Applications of GIS to ur- 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Problems f acing Japanese l ocal g overnments[J].GeoJournal,2001, vol.52:271-280.
[17]戴 逢,等.广州市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J]. 规划师.2001,(6):71-75.
[18]宋小冬.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调查及建议[J]. 城市规划,1999,(3):59-63.
[19]阎 正,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 科学 出版社,1998.
[20]广东省建设厅.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广东省 城市规划指引GDPG-006)[Z].2004.
[21]丁建伟,等.基于电子报批的规划图形系统发展新思路 —规划设计、辅助审批与规划图形建库一体化的解决方 案[J].城市规划汇刊,2001,(1):35-3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