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从生产与分配的层面看,公平更多从属于分配范畴,而效率更多取决于生产范畴;所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反映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之中。生产与分配也是一对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马克思在谈到分配对象时说:就对象来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恩格斯明确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而这个数量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的方式也应当改变。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和方法的产生,随着这一社会的历史前提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方法。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从时间的短期与长期层面看,公平与效率都有一个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问题。公平有短期公平与长期公平之分,效率也有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之分。对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有短期公平未必有长期公平,有短期效率未必有长期效率;反过也来一样,有长期公平未必有短期公平,有长期效率未必有短期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发展就面临着一个短期公平、长期公平、短期效率、长期效率四者之间关系如何相互协调问题。短期是长期的基础,长期是短期的前提;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有长期也就没有短期。长期的效率与公平是以多个短期的效率与公平为基础的;而短期的效率与公平又是以历史长期的效率与公平的结果为其前提条件的。具体来看,在时间层面,公平与效率有四种组合关系:一是短期公平与短期效率的关系;二是短期公平与长期效率的关系;三是长期公平与短期效率的关系;四是长期公平与长期效率的关系。上述四种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又有对立又有统一的交错互动关系。所以,从时间演进的角度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
从空间点与面的层面看,公平与效率都有一个点与面的关系问题。这里点是指局部而言,面是指整体而言。公平有局部公平与整体公平之分,效率也有局部效率与整体效率之分。有局部效率未必有整体效率,有局部公平也未必有整体公平;反过也来一样,有整体公平未必有局部公平,有整体效率未必有局部效率。这里如何有效协调局部公平、整体公平、局部效率、整体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社会经济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同样,没有整体也没有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是统一的,也是对立的,二者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二者对立的成分可能多于统一的成分;但从长期来看,二者统一的成分可能又多于对立的成分。在空间层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有四种情况:一是局部公平与局部效率的关系;二是局部公平与整体效率的关系;三是整体公平与局部效率的关系;四是整体公平与整体效率的关系。这里四种关系总体上也是一种既有对立也有统一的一种交错互动关系。所以,从空间的角度看,与时间层面一样,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总体上也是一种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
从不同的价值基础层面看,公平与效率都面临一个价值基础如何选择的问题。是选择主观价值基础,还是选择客观价值基础,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基于劳动价值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质是劳动者的公平与劳动者的效率的关系;基于要素价值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质是要素所有者的公平与要素所有者的效率的关系;同样,对应效用价值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立足于效用基础上的一种关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清楚表明:劳动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无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还是在经济学中,劳动范畴反映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的生产活动,是人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活动。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人在劳动中,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而且其对象化的结果,构成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的一切财富本质上属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劳动能力的结果。人类的发展与人的对象化发展是同步的。人的劳动体现了生产力真正的内涵。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自然半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3页。)的结果;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刻的基础。所以,劳动既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又推动了人的对象化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劳动者就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所以,只有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层内涵。当然,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公平与效率,并非必然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国家可通过不断完善劳动者的生产和分配制度,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协调和统一。
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看,不论在何种层面,理想社会都应当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公平与效率的不统一,深层次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当社会经济结构及制度在某一方面不均衡时,社会发展在某一层面就面临着一个效率与公平如何选择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社会政策的目标应当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但从短期来看,社会政策的目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就有一个相互替代的问题。由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多层面上的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所以,是选择公平优先,还是选择效率优先,决策者将面临一个各方相互制约的复杂局面。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政策目标组合。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决定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