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研究中国贫富差距现象(1)(2)
2015-09-02 01:00
导读:3.2 三个标准 理论 支持收入因素在贫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韦伯认为在 社会 分层中主要有三个标准: 经济 、权利和声望。在现今的 中国 社会中,这种分
3.2 三个标准 理论 支持收入因素在贫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韦伯认为在 社会 分层中主要有三个标准: 经济 、权利和声望。在现今的 中国 社会中,这种分层标准依然适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分层中经济因素愈发突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整体 发展 水平低下使得个人财产占有较为平均,基于代际转移而引起的贫富差距很小。90年代以后,财产收入对贫富差距的 影响 逐渐凸显。从1988年至1995年,在城市,由财产性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所构成的资本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3%上升到7.5%。在 农村 ,由农户财产收入和从 企业 获得的分红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6%上升到6.9%。个人收入对贫富差距的影响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职业者的收入方面的差距已经开始在社会分层方面显示出多重的后果,如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有更多的机会用金钱通过某些途径来实现权力或社会声望方面的交换,有更多机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如条件优越的学校去接受 教育 ,有更多机会用特殊的消费方式来张扬其生活的富足程度和生活价值观等等,这些都主要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这种贫富分化既是社会分层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层的原因,它将影响到下一步进行的社会分层,两者处于循环的交互作用中,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和贫富分化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职业、声望在分层中起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
放松了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垄断程度,干部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在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差异缩小;所有制和经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社会成员在成为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其社会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声望资源分配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等原因,社会成员在各个社会领域活动中具有的职业地位越来越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主要依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抑制贫富差距扩大现象
虽然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素,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则不然。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配套的法制并不健全,仍有并非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的现象,导致虽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这种贫富差距的过分悬殊,会进一步强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并导致两极分化,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引发许多社会 问题 。贫富差距扩大现象所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当然,改革提出的先富观点并没有错,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让什么人先富起来和如何富起来。中国现在进入富裕阶层的有许多是社会边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不能说是合理分层的结果。因此要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逐步转变脑体“倒挂”现象,按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扶持 科学 技术的发展等,鼓励社会上的优秀人才顺利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同时要通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制等措施来杜绝通过非法手段或钻 法律 的空子而实现的致富;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的
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保证贫困群体的生存,稳定社会秩序。尽量缓解贫富分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 文献
1 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 研究 与中国社会分层现状[J].
人口学刊,1999(5)
2 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3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9)
4 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
5 王诚.收入分配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影响[J].改革,1999(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