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及其改进(2)
2015-09-21 01:01
导读:第二,农村办学条件差。这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上。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室、桌椅简陋且不足,教具单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奇缺等现象还很普遍,严重制约
第二,农村办学条件差。这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上。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室、桌椅简陋且不足,教具单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奇缺等现象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三,农村学习氛嗣缺失。农村孩子生活环境狭小,眼界得不到开拓,不符合教育要求的现象随处可见,限制了孩子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有些学生出现价值标准混乱,从而削弱了农村教育的效果。
三、发展农村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人民大众认识到教育对农村社会现代化及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影响,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观念,敢于并善于对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全社会应该主动推广素质教育,努力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要求的农村教育
1.明确农村教育的定位。农村教育的目标,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国第二、第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的现代市民;二是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新型农民,为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劳动力。
2.改革农村教育模式。大力调整农村学校的专业结构,既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转变,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教育课程和教材。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外罔资本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政府应在舆论导向和政策制定上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民办院校和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同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毕业生境外就业市场。
(四)改革农村教师人事制度
教师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第一,必须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努力做到不拖欠教师工资。第二,为农村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条件,以专业化为方向促进他们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三,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国家在这方面已有了的突破,2007年6所师范大学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按照规定,他们毕业后将服务落后地区,这个创举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孩子上大学难的问题,又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储备。
(五)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并且理论成果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巩固。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综合教育体系,其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和与社区生活相适应的基本劳动技能。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是为农村教育提供优越的软环境,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第一要在深化改革基层政府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促进村民自治;第二要通过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内人群相互之问的沟通,弥补学校教育孤立于整个社区的不足,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认识农村社区的现实,激发其改造农村社区的愿望;第j要积极发挥社区内精英人群的领导和示范作用,带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与良好行为的养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农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藿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农村教育将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农村教育将会和城镇教育和谐发展,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