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与发展(一)(3)
2015-12-19 01:00
导读:,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
,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有“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三)智能化方向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四、仿生物系统化方向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就目前情况看,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仿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五、微型化方向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再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部分了。那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致谢
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下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与发展终于设计完成了,在此我对老师给予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感谢曾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李莉、刘欢等。
在
过程中,xxx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设计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和建议,对我的
辅导耐心认真,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使我的这次设计能顺利完成。通过这次
设计使我对以前学习的知识得到了更深的了解,并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5.参考文献
1.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运华.机电控制.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 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顾京.现代机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